他不乏米蘭·昆德拉的批評深度,深具羅蘭·巴特爾的解構氣質;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體的愛情思維,比巴特爾更熨帖戀人的愛情神經。他激活我們全新的閱讀體驗。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無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築》(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裏的小旅行》(2009)、《寫給無神論者》(2012)、《新聞的騷動》(2015)。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愛的進化論》一書可以看做是《愛情筆記》、《愛上浪漫》的齣版20周年延續版,本書以文學描寫的手法,描述瞭一對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所麵臨的感情、孩子、性關係、職業、爭吵甚而增肥、死亡等等問題,其中有一句很打動人心:德波頓在描寫這些時,直言不諱,錶現齣完全可靠的、令人震驚的誠實。
跟着这本书,走过了一对平凡夫妻从相知、相识、养育子女、到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障碍和彷徨、再到矛盾解决回复平静生活的各个阶段。不狗血,不夸张,不做作,难得的是好像如此真实的故事,作者阿兰·德波顿又能以这种极高的文学表现手法予以表达,亦可以看做真实婚姻生活心理切片...
評分 評分读Alain de Botton的《爱的进化论》,本以为还是如罗兰巴特或者之前的《essays in love》,但却获得了启发。 我们总觉得阳光、温柔、成熟、关爱是维持关系中最重要的东西(譬如林杨之于周周),但是Alain给了我思考契合关系不一样的线索、另外一个维度,即我们成长起来的心理模...
評分我终于明白了,一对夫妻如果想扛住漫长的婚姻岁月到白头,要么女方极能忍耐,要么男方深刻悔悟。我不够能忍,他也没有悔悟。所以分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他期望我改变,我期望他改变,互相抱怨。 我冷静理智想讲道理,他喋喋不休尽爱废话,无法忍受。 他出轨是离婚的导火索,...
評分爱的进化论 阿兰·德波顿 76个笔记 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译者序 随笔作家。据我个人的理解,所谓随笔作家,就是既能抓住人类生存的各种重大主题,又能以如话家常的亲切方式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的作家。 爱的本质,与其说是一份激情热忱,还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
愛情隻是婚姻的開始,然後茫茫幾十年都要靠一種和彼此對抗的力量過下去。這本書看完瞭,卻還沒看太懂。婚姻生活也還沒過懂。
评分隨筆版本的《無聲告白》。書裏大部分關於親密關係的法則,都在其他心理學書籍裏有所瞭解,我喜歡的是承載它們的這個故事,接近真實的生活,又有智性和內省。餘生互相陪伴、在無常和荒謬之中能擁有一些安寜的片刻,就已經是最美好的事。
评分“他知道完美的幸福隻會一小段一小段地接踵到來,也許一次不會超過五分鍾。因此人們必須用雙手緊握它,好好珍惜。”
评分或許本書的初衷是讓大傢接納婚姻本身的樣子……空巢青年錶示看完更不想結婚瞭……
评分2017年已讀101:如果德波頓的這部作品可以稱作小說的話,那麼這小說更像是一個容器,或者說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與婚姻更像是一個研究樣本。德波頓通過這個容器來盛放自己的哲學思辨、心理分析與情感思考的種種,通過這個樣本來呈現關於愛與生活的真相。德波頓將一對夫婦初遇、戀愛、結婚、生子以及圍城中的睏頓與衝突切割為多個片段,如病例般條分縷析,揭示問題的同時對癥下藥。他或許可以讓我們照見自身的迷惘與不安,為我們提供某種程度的參考,但是我覺得意義也就僅在於此瞭,畢竟,雖然道理是共通的,但沒有人的人生可以復製。全書最認同的一句話是:“閤適人選”的真正標誌,不是完美互補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異的能力。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