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爱的进化论》一书可以看做是《爱情笔记》、《爱上浪漫》的出版20周年延续版,本书以文学描写的手法,描述了一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感情、孩子、性关系、职业、争吵甚而增肥、死亡等等问题,其中有一句很打动人心:德波顿在描写这些时,直言不讳,表现出完全可靠的、令人震惊的诚实。
总觉得作者在我的房间的阴暗小角落装了一个监控器。又或是在我隐蔽的心底。三年来在不稳定的工作,矛盾冲突爆发的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和夫妻关系里撕裂拉扯。青年时代开始崇尚的个人主义和完美主义日益沉淀,让浪漫主义婚姻观多年来扎根于心。于是在日复一日的纷杂争吵后,总会...
评分爱情,是生生不息的话题,也是不朽的人生主题。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纷纷采用不同的艺术来讴歌和赞美爱情。除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王子和公主式的爱情喜剧,最终的结局大都是“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婚姻面前,爱情能够坚持...
评分关于婚姻的随笔小说。 第三人称上帝式的视角,每写一段情节再来一段心理学家评述式的话语。情节极其简单,但是写作的细节足够细腻,而且翻译也有一点韵味,值得一读。 最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因为看这本书的梗概说里面有婚外情但最终婚姻却更进一步,我想知道夫妻两人是如何做到这...
评分前几年跟朋友聚会聊天的内容还是男友啊,恋爱啊,情感那方面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情感就不大感冒,大家更喜欢聊一些职场上的困惑,思维上的胡同,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方向。 或许是见多了情感上的悲欢离合,体会到了职场上有所成就的快感,爱情再也不会是生活中最重要...
“最适合的伴侣并不需要方方面面的志趣都碰巧相投,而是应该充满智慧并且优雅地讨论品味的差异。「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评分这本书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一个人如何知道自己的结婚对象是【对】的?万一未来有更【好】的人出现怎么办?爱情和婚姻到底该拥有什么样的面貌?(另,书是好书,但是一看到译者层出不穷地喜欢破折号,导致阅读障碍和反复领会时,便觉得累)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啊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啊
评分实在看不下去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