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1930年代,受一家左翼图书俱乐部委托,奥威尔前往英国北部工业区,调查记录工人阶级的真实处境。奥威尔所做的不仅仅是调查;他下到矿井最深处,住进破败肮脏的工人住宅,用笔尖使煤矿工人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都纤毫毕现,80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真实得振聋发聩。而这副图景所传递的绝望与贫穷更是有一种超越时代与国界的可怕震撼力。同时,威根码头之路也是奥威尔审视自我内心的社会主义之路。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的他回顾了自己是如何逐渐怀疑进而痛恨当时割裂英国社会的森严阶级壁垒。因为在他的心中,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只意味着一种理念:“正义与自由”。
在图书馆借了很久那版黑色封面的都没有看。后来在蜗牛上看到了这个版本。 开始看的时候有点诧异,竟然不是小说而是纪实文学。用的是英制单位,对他们不熟悉,导致所有的换算都很艰难,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缺乏一个量化的认识。 书后面评论写道:同时期对《通往威根码头之路》的评...
评分 评分读完了,很喜欢。读完这本书感受到奥威尔的冷静自持,情感深重又充满理智,是仔细观察之后的剖白,是冷峻的反思。书皮上说奥威尔被称为“欧洲的良心”,“西方的鲁迅”,就看过的几篇作品而言,并没有夸大过誉之嫌。 这本书的前半段写奥威尔走访威根的所见所闻,从矿工的工作内...
评分奥威尔探访贫民窟后写成了这本书,应该算是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don的姊妹篇吧。总的来说不推荐,除非是对英国当时的底层社会有兴趣。比起奥威尔的其他作品,这本无论在思想深度还是在描写层面都只能说很一般。但依然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在书的上半部分,奥威尔感...
评分再次对编辑乱加书名表示鄙视。从各种译本看,这本书原标题译作《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适当的。不过,莫名其妙的是,辽宁人民社给书名加了自以为是的主标题《奥威尔自述》! 《通往威根码头之路》被归类为奥威尔的非虚构作品,应该说,这个分类是恰当的。 在西方分类中,非虚构...
最近看太多新闻,难过又焦虑。努力说服自己平静下来读了这本书,完全不过时的话题和观点。
评分读到最后才知道并没有威根码头这一地方,但是奥威尔总能轻轻松松地令人振聋发聩。
评分8.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
评分我最喜欢看奥威尔写的这种纪实类作品了,特别是前半段体验煤矿工那块,文字简练直接,让人很切实的能体会到煤矿工人的真实生活状况,还有就是后半段一如既完的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生动展现穷人们及广大工人的生活境况,并积极为他们谋取福利的决心
评分最近看太多新闻,难过又焦虑。努力说服自己平静下来读了这本书,完全不过时的话题和观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