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在西方被视为“新左派哲学家”。著有《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理性与革命》、《批判哲学研究》等重要著作。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人类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学说颇多但同时也争论不休,始终没有一个真正确凿的答案。因为不同的探究只是研究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探寻真理的本原,所以根本条件下立场的不同自然导致了答案的各异。马克思主义自它产生以来,大致经历了...
评分有前辈告诉我,80年代时,有几本必看的书,除了至今还畅销不衰的,如《梦的解析》之外,印象深刻的还有帕乌斯夫斯基的《金蔷薇》、莫迪阿诺的《暗店街》、本雅明的《单行道》以及这本《单向度的人》。 说实话这几本里印象最深的要数《金蔷薇》中的那篇《夜行的驿车》,直到...
评分这学期上传播学的课程,看了一些批判学派的书,发现一个共性:批判总是对现有权力的不满,对社会控制的抨击,看着很过瘾,但是他们的批评仅仅停留在文字上面,现实中缺乏具体行动。 下午读了三个小时,感觉很郁闷,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熟悉的中文词句,竟要反反复复重读好...
评分 评分这学期上传播学的课程,看了一些批判学派的书,发现一个共性:批判总是对现有权力的不满,对社会控制的抨击,看着很过瘾,但是他们的批评仅仅停留在文字上面,现实中缺乏具体行动。 下午读了三个小时,感觉很郁闷,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熟悉的中文词句,竟要反反复复重读好...
果然翻译的不是人能看懂的话。
评分抱歉,这部名著我只看懂了前三四章,再往后基本都在梦游,我宁可相信是翻译出了问题……
评分“造反圣经”果然名不虚传,即使是枯燥的理论也看得人心潮澎湃。批评语言分析哲学的一部分挺有意思。中国讲究“知人论世”,以如此目光看待维特根斯坦我不能苟同,但若是单纯地批判一个学派或某种风气,或许亦只能如此。
评分透徹而有智慧。雖然帶著點令人緊張的烏托邦氣息,但對於一個人發掘潛藏在自己內心的那些可能性的向度大有好處。讀完之後,忽覺有些詞語很難說出口,只好返回審視自己的內心。目前看了第一部(後面的部分想留著以後讀
评分我大概是个文盲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