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學術寫作 學術 方法論 研究方法 李連江 寫作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社會學
发表于2025-05-07
不發錶 就齣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做學問、搞研究離不開發錶。但如何發錶?有沒有標準、有沒有方法呢?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李連江教授針對年輕學子在學術發錶、學術研究與學者生涯等方麵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瞭解析。全書分為六講,分彆從學術期刊的審稿標準、選題、原創、錶達、投稿、學者生涯六個方麵進行瞭探討。有術、有道,術道結閤。對於年輕學者以及即將走上學術道路的青年學子助益良多,尤其在當下學術體製考核的大背景下,本書的齣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李連江,1963年生於河北滄縣農村,五榖能分,四體不勤。手無縛雞之力,少年常為生存擔憂。幸好遇到大學重開,得以躋身78級之列。此後38年,輾轉五所大學,五次變換身份,十年前落戶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華政、南開與浙大。專著半本,論文十數篇;譯文三百萬字,“三分塵土,七分流水”。近幾年受虛榮心驅使,偶爾侈談治學,奉行啓功先生的良心話哲學,不弄玄虛,知有不言,言必有據。
講的尤為坦誠。雖然是講稿,但是文字也修潤過,頗為用心。看到政治學學者寫文章,講如何寫文章,有的地方比中文係的還講究,真是無地自容。裏麵提到漢語的一些性質,比如邏輯往往不在關聯詞,而在句與句之間;漢語的重點往往在問句,八股文是漢語裏麵邏輯性最強的文體,都很敏銳。還意外地看到瞭“換字法”,從日常語匯到隱喻到概念的轉換真是一大關鍵所在。很多東西或許之前讀也未必會有什麼切身體會,隻有在今年這種真感到頭懸利劍、無所遁逃的時候,讀瞭以後纔會明白作者的用意吧。
評分李連江,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專攻農村研究,特彆是做農民上訪,他根據自身的求學經曆和研究經曆,對學術研究的方法、寫作的技術以及投稿的技巧都進行瞭現身說法。應該說,這些經驗對於後來者有很大的幫助。這本書就如曆史專業研讀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學者既要勤奮,又要頭腦清晰,後者可能更難。
評分難怪評分這麼高,因為作者發的都是英文刊物,混的是英文學術圈,製度和生態都比較健康,所以講生存心法這種比較低格的主題卻能給人很高格的啓示。如果換到中文學術界的語境,用同樣的真誠寫齣來的肺腑之言,恐怕就不堪看瞭。 真知灼見很多。除瞭關於發錶,關於政治學的內容也很吸引人。
評分2.15讀完 名字頗具誤導性,其內容增進瞭我對學術界和學術研究的認識,技術性的東西反而不多。
評分有緣在臧老師退休前修瞭他的最後一門課《學術論文寫作與發錶》,和本書講的很多東西不謀而閤,讀來格外親切。臧老師也是拿自己開刀,展示他的文章投稿、改稿的整個曆程,對我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心理建設。學術生涯是一場遊戲,個中規則,需要適應;但又絕不隻是一場遊戲,人生大道,盡在其中。
(部分摘录,借以鞭策。) 无论学生、学者,写篇论文都很困难,已经写到八九成的文章,再多加把劲,可能只需要三个月、六个月,就可以在非常好的刊物上发表了。 遵守一个原则,绝不浪费写的东西。 审稿标准 选题重要、研究原创、写作清晰。 判断一个题目对某个期刊是否重要,最...
評分李老师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相当有分量。 不过关于这本书,感觉有些怪。“不发表就出局”一来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噱头味道太浓;二来用“局”来比喻学术圈,那是否意味着学者们都是“玩家”? 叫《青年学者论文发表指南》难道不可以么? ========== 全书内容是经验之谈,OK,前...
評分 評分李老师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相当有分量。 不过关于这本书,感觉有些怪。“不发表就出局”一来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噱头味道太浓;二来用“局”来比喻学术圈,那是否意味着学者们都是“玩家”? 叫《青年学者论文发表指南》难道不可以么? ========== 全书内容是经验之谈,OK,前...
評分用了近一周的晨读时间读完李老师的《不发表就出局》,激起太多思想涟漪。 喜欢封面的腰封设计,一语道尽学术路的辛酸:“洞察力越强,越敏感多忧;创造性越高,越孤独少伴”。耐不住寂寞的人,大抵是不要走上这条道路的,学术科研之路就如同进入黑暗的隧道,前方是否有光是否有...
不發錶 就齣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