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

拉奥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莱辛(1729-1781),德国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莱比锡大学毕业,德国戏剧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出品人:
页数:253
译者:朱光潜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2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20937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图书标签:
  • 美学 
  • 莱辛 
  • 文艺批评 
  • 德国 
  • 艺术 
  • 朱光潜 
  • 文学 
  • 汉译名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绘画和雕刻可寓动于静,选择物体在其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者想象这物体在过去和未来的状态。诗可化静为动,赋予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属性以生动如画的感性形象。莱辛于是看到了文艺的共同要求,就是赋予描写对象以生动的、丰富的具体形象。就各类艺术所表现的美学理想看,“表达物体美是绘画的使命”,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诗则不然,它所摹仿的对象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与滑稽皆可入诗。

《拉奥孔》批判了文克尔曼的古典主义观点和其他一些从法国移植来的古典主义理论。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对后世影响深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拉奥孔,他在雕塑中挣扎,亦在维吉尔的诗中哀号;他是特洛伊的祭祀,告诫同胞不要将木马留在城中,却不幸招致两条大蛇的袭击。作者莱辛借拉奥孔的故事抛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塑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哀号?顺带着引出了本书的主题,论诗与画的界限——文学(诗歌、戏剧...

评分

《拉奥孔》是莱辛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在当时的德国艺术界和美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关于诗和画的界限是学界历年来研究对《拉奥孔》研究的核心,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这样一部在德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高地位的美学著作来说,它本身是极具包孕性的,喜剧...  

评分

拉奥孔,他在雕塑中挣扎,亦在维吉尔的诗中哀号;他是特洛伊的祭祀,告诫同胞不要将木马留在城中,却不幸招致两条大蛇的袭击。作者莱辛借拉奥孔的故事抛出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塑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哀号?顺带着引出了本书的主题,论诗与画的界限——文学(诗歌、戏剧...

评分

具体内容不多说了,感受比较深的有两点。 第一点,朱光潜先生的翻译特别流畅,时而穿插的古代诗词对照,使其增添了几分古典韵味。而且《拉奥孔》一点儿也不像是德国理论家的书(这点不能归功于朱先生,已经过其他语言版本对照),他的文章有他的体温,他的性格。《拉奥孔》不立...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莱辛有点啰嗦,刻板。部分观点过时。总体还是有些启发。

评分

莱辛以雕塑像群“拉奥孔”引入,讨论了造型艺术与诗在形式、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向与他同时代的德国启蒙运动领袖温克尔曼“可以将艺术理想应用到诗的领域”的观点提出反对。 根据莱辛的观点,文、艺的目的都在于表达美。而由于两者自身的特点,在表达的方式上存在不同。一方面,诗具有承续性,善于表达时间上事件的连续;另一方面,造型艺术具象化对象的特点更适合表达空间中对象的状态。文与艺代表了时间与空间两个不同的维度,莱辛建议不应将两者视为可相互转换的,让一方以另一方的特点完成自身是不可取的。 个人感受:莱辛在关于文艺的功能方面划分较为僵硬。若他晚出生两个世纪,看看未来主义的作品,或者来到中国,感受一下拉开长卷中国画时时间与空间渐次纷呈,态度是否还会如此坚定。想把《富春山居图》递给他:看,时间和空间都在这里。

评分

通过雕塑拉奥孔来展开讨论诗与画的关系,认为诗是时间上的连续性的动作,画是空间上的顷刻,而拉奥孔则是连续性动作里最为痛苦的那个顷刻的表现。莱辛总的观点还是觉得诗高于绘画的,也不完全认同温克尔曼希腊古典理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观点,觉得绘画对“静穆的伟大”的表现是有所局限的,远远没有诗来的有优越性。那天看一个喜欢博主说自己孩子发出了提问,我们如何面对一个虚弱的坏人?虚弱的坏人,这种矛盾就容易产生戏剧,就像莱辛提到关于丑,丑陋的身体脆弱病态的话嫌厌和怜悯才会联合在一起,还有索福克勒斯让最勇敢的英雄痛哭流涕,“这会使我们变得软弱”。总的来说虽然整本书虽然有局限性(比较形而上学)但是还是觉得受益匪浅了。

评分

作为通过文学建立德国民族文化的领军人物,作者也引导了建构希腊文明地位的进程。他不仅区分了诗歌和绘画的界限,也提倡了审美与想象的关联。尤为重要的是,他指示了好的诗作,或者全部的文学作品,应该尽量避免描述,而是通过动作推动情节发展,牵引读者视线。

评分

我错了 我以后一定回来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