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曼恩是《大西洋月刊》《科学》和《连线》杂志的撰稿人。他也为《财富》杂志、《纽约时报》《史密森尼》《名利场》《华盛顿邮报》供过稿,曾三次进入美国国家杂志奖决赛的作者,被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物理研究会、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兰南基金会授予过与写作相关的奖项。他的著作《1491》赢得了美国国家学院传播奖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独特的全新角度,重新解读五百年来的世界史与全球化《哥伦布大发现》之后又一优秀的史学巨著,为15世纪后的世界,勾勒出非常清楚的轮廓,阐明了欧洲与美洲的生态冲突如何实际上转变人类历史的每个面向,是一本堪称经典的好书!应当成为所有高中和大学世界史课程的必读书目。
★严谨的治学精神与独立辩证思维的结晶研究资料十分透彻、紧跟前沿,涵盖了世界史、免疫学和经济学等学术领域,作者在研究、旅行和访谈之上,慎重地归纳整理、辩证论述,他在向读者提供大量信息且引发大家的兴趣时,改变了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生态学VS世界史以及哥伦布VS郑成功这两个对应主题,巧妙地交织于曼恩生动诉说的大交换故事之中。
★警示中国道路,探索中国未来烟草的种植、森林的砍伐、玉米番薯对环境的破坏,并由此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在重视生态环境的今天,更有现实意义。
《1493》是一部全新解读五百多年以来的全球化和世界史的经典之作。作者查尔斯·曼恩走访了亚欧美各洲,旁征博引生态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继续挑战欧洲中心论历史,针对新的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贡献出了自己振聋发聩的论点。《1493》不仅展现出欧洲和美洲的生态碰撞是如何在实质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方面,也发现了今日最激烈的政治争端(移民、贸易政策与文化战争)的根源。《1493》用亲民的语言融合众多专业研究成果,向每一个普通读者生动描述全球化,是最优秀的史学著作,也是曼恩博学到令人惊异的非凡之作。
淡淡而过。烟草 白银 甘薯 疾病 土豆 橡胶 物种大交换对世界的改变。 环境史和大西洋研究 类似的书籍哥伦布大交换,生态扩张主义,枪炮病菌和钢铁还有人类简史,麦克尼尔全球史。 旧大陆人类对美洲的入侵,居然导致美洲森林覆盖率提高,从而导致全球进入小冰期,还蛮意外的...
评分感悟集中在如下几点: 1、1493年,哥伦布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即使不是哥伦布、不在1493,也终会发生。 2、全球化是人类文明不可逆的进程,但贸易自由化不容置疑的理念只是众多信仰中的一种。 3、中国史在明代中叶开始不得不增加与远方文明接触,源于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和1493...
评分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啜饮巴西咖啡。但事实上,咖啡的原产地在非洲,后来才成了中美洲农产品。中美洲驯化的玉米和亚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投桃报李,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如果美洲没有输出辣椒,川菜就不会那么重口味;如果没有番茄,西红柿蛋汤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国民菜。...
评分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美国的乡村民谣歌手在一首歌里唱到:“西弗吉尼亚,如天堂一般,那有蓝岭山脉,谢南多亚河,生命在那里比树木更长久……”他对弗吉尼亚这片土地是如此热爱,因此必须在他的唱片中强烈讴歌——但倘若让他回到差不多五百年前的这片土地,那么他彼时的感受或...
评分读的是知识也是耐心。一周 断断续续粗粗嚼了一遍。 这本书就是围绕着关键字展开,从旧大陆横跨大西洋至新大陆,越过太平洋到中国。 关键字:野生物种(蚯蚓、蜜蜂、树木、野草)、疾病(疟疾)、白银、(烟叶/红薯/玉米)、土豆、鸟粪肥、奴隶、种族大融合 有些关键字打开的细...
延续了上一本出色的可读性,能看出作者试图构建的那盘宏大的棋局,虽然整体上有些散乱,但好在局部有料,有趣,也耐看。
评分不是很懂这种啰嗦冗杂的行文是怎么来的… 反正有的细节在我看来是浪费时间啦…
评分物种对历史的影响巨大甚至会左右我们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评分16年错过的一本好书。非常好。
评分作者号称只是一个注脚,可以延展很多的注脚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