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解读
《正义从哪里来》是罗辑思维书店典藏熊逸的第6本书。
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作充分而公开的讨论。
这场讨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认真倾听并思考,除了不能人身攻击,必须遵循逻辑外,讨论不受任何限制。
无论是政策、法律、道德问题,无论是敌对的国民,还是陷于误会的好友,在所有观众面前都开诚布公。
他的梦想竟然实现了,在书里。
一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知识大餐
关于正义的话题,熊逸组织了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
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还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亮出自己的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台。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心灵地图
其实你别想一劳永逸地知道熊逸到底怎么看,他根本热衷于到处拆台——
“天赋人权”不过是一个谎言,谁也证明不出来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使诉诸神学也不能解释。
社群主义的连带责任会要求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以维护集体利益。
功利主义的相对性经不起推敲,要不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杀掉我们,并不比我们为了果腹杀牛更坏。
自由意志到底能不能作为道德的前提面临两难。
康德把该属于情感范畴的道德归于理性也难免谬误。
平等从来只是平等者内部的平等,人最真实的处境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关于正义的问题,一圈讨论下来,似乎谁都不占理。
原本你觉得心知肚明的事,这回反而糊涂了。
一个你是否具备独立人格的智力测试。
问题结束的时候,思考开始了。这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当正义成为一种抽象的政治正确,甚至成为某些人用以攻击另一些人的工具,对正义本身的质疑,就有了某种反“洗脑”的意味。
身处这样一个特别需要独立思考的时代。
训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往圣先贤都试着推倒。
也许最后你还会相信什么,但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那已经是你自己的思考了。
如果没有经过否定再肯定的过程,
无论你信谁,其实都是盲从,包括我罗胖。
读这本书,就像进入一个熊逸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到他的伏击,若能棋逢对手地跟他过招一二,那会是特别爽的阅读体验。
一直以来都以解读中国古代思想为自己特色的熊逸,这一次却突然谈起了“正义”问题,这让我在初见本书时难免惊讶。而书名和副标,更是让我忍不住心想:“莫非熊逸要转型做公知了?”不过,等到真读了此书,才发现此系误解。本书还是一本以探讨概念为主的哲学著作,与现实的关联...
评分我看正义从哪里来 序 公元1500前后有世界史,近代史从“全球化”开始。当13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旅行者兼商人马可·波罗游历中国返回威尼斯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世界对东方的向往。15世纪中叶,葡萄牙王子恩里克为拓展航路首次将航海纳入国家计划,创建恩里克...
评分序言 似是而非种种 一 [因果]《吕氏春秋·审己》有这样一则故事:越王授有一个叫豫的弟弟,还有四个儿子。豫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把哥哥的四个儿子全部除掉,以便自己继承王位。于是他进献谗言,唆使越王杀掉了三位王子。但阴谋至此遇到了阻力,因为这般狂悖...
评分 评分1、另一种烧脑的哲学拷问 很多人都听说过电车难题,或者他的变种,没听过的可以自行百度,并不烧脑。 其实除了这种关于正义的经典问题,还有很多其它的,以下是和电车难题一样经典的案例。 话说1973年,勒昆发表了一部幻想题材短篇小说《走出奥米拉斯的人》,描述了一个叫做奥...
深刻。
评分或许是因为话题过于严肃,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停地走神,每到这时,往往又会被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拉回来。这本书展示了熊逸深厚的哲学、神学水准。尽管熊逸被罗胖子称为隐士,对其知之甚少。但从其文字,可以初步判断他应该在1980年代读大学。
评分这样的问题,辨析起来好痛苦
评分说实话,熊逸最终也没说出来,正义从哪里来。正义可能就是公平,公平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意义不同,所以正义也是随时而变的。正义可能源自博弈,源自人类永恒的嫉妒心,因为嫉妒心产生对公平资源配置的渴望。那么,为了救下10个人而必须牺牲1个人,这是正义的吗?未经法律审判,便手刃杀了自己亲人的仇人,这是正义的吗?法律又是什么,所谓的天赋人权真的是天赋的吗?哎,人群真是一个斗兽场,斗赢了这个又斗那个,上帝在兽场外微微一笑,这群傻儿子啊…
评分这本书干脆改名叫《正义的神学性》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