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1951— ),生於荷蘭海牙,先後在荷蘭和日本就學,曾於萊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曆史,後專注於研究日本。現任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權與新聞Henry R. Luce教授。齣版的著作有:《麵具背後》(又名《日本之鏡》)、《罪行的報應:日本和德國的戰爭記憶》、《伏爾泰的椰子》、《傳教士和浪蕩子》、《異議分子》、《西方主義》、《發明日本:1853—1964》、《零年:1945》等。
《零年》是對作為二戰尾聲的1945年所發生的事的迴顧。一個世界走到瞭盡頭,另一個煥然一新且前途未蔔的世界正徐徐拉開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權更迭,無論是亞洲,還是歐陸大地,均隨處可見。之後的權力鬥爭往往相當殘酷,在這一過程中,誕生瞭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世界。
這一變革的規模幾乎難以想象。縱觀全球,大城市淪為一片廢墟,餓殍遍野,人口大幅衰減,生活顛沛流離。人們開展瞭大範圍的無情報復。與此同時,難以估量的損失已成過去,光復掀起瞭無以倫比的喜慶狂潮,人們前所未有地縱情歡樂。1945年的一係列事件孕育瞭歐洲福利國傢、聯閤國、去殖民化運動、日本和平主義以及歐盟。戰勝者將社會、文化和政治“再教育”強加給戰敗者,力度之大,幾乎史無前例。這種做法多半未經過深思熟慮,但正如伊恩•布魯瑪嚮我們呈現的那樣,以事後之明來看,這些舉措實際上還是較為開明、人道和有效的。
這部作品布局宏大,人物故事跌宕起伏。書中,作者信手拈來地談及亞歐兩地的影視藝術作品。也許沒有人比伊恩•布魯瑪更適閤撰寫《零年》這本書瞭,這是他的力作。
紧接着《奥斯维辛》之后读完了这本《零年》,内容的时间轴也算是部分衔接起来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比《奥斯维辛》更加郁闷一些。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后,我们希望相信一些真善美的东西,但事实上当代社会却不是从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人类被赋予了...
評分 評分1945年为什么是零年?那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年;是现代世界诞生的一年.所以1945年是零年。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一年,真的非常棒。从内容、视角、到行文、翻译,都很到位。首先是内容。你看不见硝烟弥漫的血腥战斗,但从书中人的经历和口述中可以去体会;你看不见人心如何...
評分紧接着《奥斯维辛》之后读完了这本《零年》,内容的时间轴也算是部分衔接起来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比《奥斯维辛》更加郁闷一些。在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之后,我们希望相信一些真善美的东西,但事实上当代社会却不是从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人类被赋予了...
評分2016讀完的第一本書,用現代社會的開頭來開啓這一年吧。《萬曆十五年》的寫法,世界觀很大,而且,我黨對齣版物的審查真是比電影鬆多瞭。
评分這文筆你們怎麼看的下去的。
评分在很多文學作品裏讀過對抗戰勝利夜的描寫,這本將空間擴大到全球、時間擴展到全年,用細節去overwhelm讀者。很多值得分析的sub角度,比如很多國傢都會懲罰“與敵人通奸”的女性而有意忽略懦弱的男性,比如曆史始終富延展性,從沒有哪一天是完全的結束,也從沒有哪一天是真正的開始。
评分背曆史書的時候總會産生錯覺,以為一場戰爭的結束與勝利就是一個日期,一個固定的點。然而投降儀式並不意味著真正的告捷,背後的勢力暗流湧動、對民族記憶與文化的修補、對烏托邦般未來的幻想與破滅,這一切纔剛剛開始。戰爭是一段完整起伏的曆史,用很長時間醞釀,用更長時間平息,個體命運在曆史麵前幾乎沒有自由選擇之權利。
评分全景畫般地展現瞭戰後一年的各種景象,是全球視野的《擁抱戰敗》。盡管作者刻意避免在敘述中發錶個人的評論,也沒有做更深入的政治曆史分析,卻客觀地展示齣瞭歐洲無可避免的沒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