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等专著,以及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曾参与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本书论述祖宗之法在宋代的发展与变化,虽以北宋前期为重心,实则阐明两宋君臣因时事变异,选择祖宗言行,做出不同的解释和利用的过程,既塑造可供仿效的祖宗形象,也是其为政施治的护身符。作者以丰富的资料、精练的文字、严谨的态度,深度挖掘宋朝祖宗之法话语背后的涵义与事实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有叙述,有分析,有议论,不仅是理解宋朝政治特性的主要线索、整体把握宋代政治发展的主要课题,更是近年来对宋代政治与文化透析最深、最具创见的学术专著,值得深思细读。—— 黄宽重”
“把“祖宗之法”处理为一个核心明确稳定、而外缘宽泛富有弹性的综合体,其基本精神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它既包含着若干“做法”,如守内虚外、以文驭武、压制宦官外戚、尊重士大夫等;同时也包含着各种“说法”,呈现为一个“话语的集成”,由“涂抹”、“层累”和“叠加”而形成,对之的理解可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其立意有匠心独具处,其阐发是“立体”的,手法娴熟、剖析细腻又富于分寸感;其所揭示的政治与文化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从文化角度透视中国政治,提供了新鲜启示。—— 阎步克”
以通行的法律制度制约皇权,听上去确实有点宪制的味道——即使法制的源头不是习惯法、普通法而是“家法”,但在王曾说出“天下者,太祖、太宗、先帝之天下也,非陛下之天下也”时,仿佛能看见大洋对面的大法官们拿着两百多年前的宪法拍在总统或者国会脸上的情景。 而且,“祖宗...
评分“祖宗之法”是这本书的中心线索。但正如作者所言“祖宗之法”并不是明确的规章制度,其界限又十分模糊,君主、朝臣各派都能根据自己的立场加以利用;其内涵非常丰富,渗透到两宋政治的方方面面。如何把握这条线索,并展开分析受它影响的整个宋代政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
评分以通行的法律制度制约皇权,听上去确实有点宪制的味道——即使法制的源头不是习惯法、普通法而是“家法”,但在王曾说出“天下者,太祖、太宗、先帝之天下也,非陛下之天下也”时,仿佛能看见大洋对面的大法官们拿着两百多年前的宪法拍在总统或者国会脸上的情景。 而且,“祖宗...
评分 评分祖宗之法 邓小南三联书店2014年版 学术领域中实质性的进展,并不仅仅由成果决定;只有表层的平推、扩展远远不够。依照某种现成的模式,我们可以填补很多“空白”;但这也许并不意味着对于结构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政治体制,对于产生一系列人物、事件、制度的时代之深人理解。描述...
很用工夫的一本书,也颇见新意(或者说细腻)。譬如作者谈废“坐而论道”,就指出其一方面有“杯酒释兵权”集中皇权之意,但也有宰执实际政务繁琐也就是宰相“事权”重建、因而无法坐着和皇帝喝茶闲扯瞎聊的意思。君主集权由此被牢牢限定,这也是“祖宗之法”积极的一个面向。其消极面是无法因应重大改革事务,在“维稳”、“慎重”、避免重蹈晚唐五代历史错误的前提下,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失败并不在意料之外。
评分邓小南先生的大作,最佳的北宋前期政治史论著。窃以为,与刘静贞先生相比,邓氏略胜一筹。以“祖宗家法”为核心问题,重点阐释了其“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基本原则,对北宋前期的政治文化乃至思想脉络都有简扼梳理。视野开阔,建构恢宏,既上溯至汉唐家法,又关注到明清家法。与弟子方诚峰的《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恰好前后对称,足可传之后世。白璧微瑕,游彪先生一度提示崇道之类的宗教政策也是祖宗家法的另一侧面,可惜邓先生未能关注,囿于士人本位耶?
评分两趟飞机+书房五小时读完。力作,最近难得看的正经书。
评分以祖宗之法的形成、发展与变化为线索,详细阐述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前期的政治生态状况,以及士大夫阶层与帝王之间围绕政治和文化话语权展开的丰富互动关系。资料详实丰富,文字严谨精炼,可以与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相娉美的宋史经典论著。
评分政治文化史研究的经典之作。然而一切政治史研究终究都只能是空谈。历史学的学术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语文学,政治文化史的论述永远是这种史学语文的极致展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