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 成為瞭美國在華最為著名的傳教士之一。他的幾本有關中國的著作,例如《中國文明》、《中國人的素質》、《中國鄉村生活:社會學的研究》、《中國在動亂中》等,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風行一時, 對西方世界的中國觀産生瞭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無論是研究來華傳教士和近代中美關係,還是西方近代的中國學與中國觀, 他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
除瞭非常非常熟悉中國的國情,明恩溥也十分瞭解和關注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1906年,他嚮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建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來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這直接促成瞭後來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的建立。
中國國民性第一書,中國版的《菊與刀》!
這是一部湮沒百年的社會學經典譯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審慎研究和大量觀察的基礎上,生動概括、描述瞭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現實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徵,其觀點客觀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樣的?彆人眼中的我們又是怎樣的?今天的中國由何而來?幾百年時間裏中華民族經曆瞭哪些偉大而深刻的變化?瞭解和思考這些,對個人的自省自覺,甚至對民族的振興發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美國羅斯福總統最喜歡的枕邊書,魯迅、林語堂、柏楊也深受其影響。
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的声音多少年来不绝于耳,咱不说远的,就说说近一些的。无论是鲁迅、胡适、林语堂,还是柏杨、龙应台、三毛,当然,这都是明着说的。放在作品里说的就更多,金庸老先生从古代说,莫言从乡村说,钱钟书从知识分子身上说等等等等,但是,关起门来咱自家人...
評分Arthur.H.Smith寫的《Chinese Characteristics》,新世界出版社翻譯成《中國人德行》。 書腰上介紹:“一部魯迅先生力薦立此存照的書籍,一部逼真描述中國人德行的書籍,一位在華居住22年的美國人的驚動世界之作。” 總之是本從前老美從自己覺得了解的角度看中囯人,然後中國...
評分一本美国传教士写的书,已经100多年了。作者名叫Athur Smith,百度一下知道有个中国名字明恩溥。有两个翻译版本,我看的是梁顺根译的。英文书名应该是《Chinese Characteristies》,感觉译作"中国人的性格"更好一些,要不然又有人慨叹“中国人素质低”了。果不其然,百度相...
評分 評分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好,书名叫《中国人的脸谱》(Chinese Characteristics)。有了网络以后,很少看书,能从头到尾看完整的更少了,但这本书做到了。 作者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生于美国,中文名明恩溥。1872年来到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达54年,后回美国安...
外國人寫中國就一定客觀嗎?不盡然。一百年前的人寫的一百年前的中國是否依然契閤當下的中國?是否還能如宣傳那樣是“世界上研究中國民族性最早、最詳盡、最切實的著作”?也不見得。書這種媒介是一定要緊跟思想觀念和時代潮流進步的,否則很容易使讀者陷入形而上學不變論的誤區。同樣的理論在過去是真理,在現在可能就是謬誤,不能因為作者久居中國且對中國人做瞭些貢獻就褒揚肯定他的言論。受製於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政治立場的不同以及所處曆史環境的不同,作者對中國人生活諸多方麵的見解有失偏頗是無可避免的,書裏很多內容都體現瞭明顯的“誤解”和“歧視”,何必要尬吹這是本如何優秀以至於不得不讀的書?魯迅百年前聲嘶力竭地呐喊難道真的毫無意義?一個民族氣性若真如此真空的國傢又是如何在百年後成為這些西方“文明國傢”的“威脅”之源?
评分觀察細緻
评分有些點寫的挺有意思,國人的麵子,戲子,規矩,自大,隱忍,迷信,僞善,委婉…
评分忙裏偷閑讀完一本閑書,開開心心ヾ(^▽^*)))
评分有些點寫的挺有意思,國人的麵子,戲子,規矩,自大,隱忍,迷信,僞善,委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