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余英时 思想史 陈寅恪 钱穆 近代史 胡适 历史 中国历史
发表于2025-02-07
余英时文集 第五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收录余英时先生对近代中国学人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的论文30余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学者如钱穆、陈寅恪、胡适、梁漱溟、牟宗三、钱钟书、顾颉刚、洪业、郭沫若、严耕望、费正清(美)、林语堂等人的治学经历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对钱穆、陈寅恪、胡适三人进行了尤为详细的研究。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2006年11月,余英时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6月,余英时获得唐奖第一届汉学奖。
看着部分内容有空言解经阐述微言大义的感觉。。。。。
评分文人相交 相轻相重 不少有趣的小故事 对于一些大家的总结可带入其人著作深思 最后 文人圈子永远会有郭沫若此类人
评分第五卷基本上是余先生回忆与现代学人交往的故事,其中涉及钱穆、杨联升、陈寅恪、胡适、傅斯年、梁漱溟、顾颉刚、钱钟书、严耕望等大家。胡适说任重道远,不可不早为之计: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挠不屈之精神;第三,须有博大高深之学问。日月逝矣者一无所成,何以对日月?何以对吾身?唐君毅云唯瞻望故邦,吾祖先之不肖子孙,正视吾数千年之文化留至今者,为封建之残余,不惜加之蠲弃。怀昔贤之遗泽,将毀弃于一旦。时或苍茫望天,临风陨涕。古人云欲知其人先观其友,民国的学术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时期的学风和精神着实令人神往。
评分余氏对研究甲金文不够尊重啊,和黄永年有一拼
评分有关钱穆、陈寅恪与胡适的文章倒是能看出余先生自己的ultimate concern
徘徊在汉宋之间 ——论余英时的历程与史学研究 看到校园里,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到处留念的时候,就想起了十年前的十年前的大学生涯,记得大学里有很多朋友,其中有小康、老罗、老崔,他们帮助我在大学里学会了生活和学习。当时,我们读大学什么都不懂,根本就不知道学术是什么...
评分阅读《余英时文集》第五卷《现代学人与学术》,可以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精神旅程。对亲炙的恩师钱穆、仰止的前辈陈寅恪、以及现代思想史上的巨擘胡适几位先生,余先生都做了大块的文章,其考据之周详、论辨之精到、史识之卓越,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对其余的一些学人,如顾...
评分《郭沫若传》: 沫若怎么会自甘沉沦?在他的心底蕴藏着英光正气,他要向自视甚高的“国粹”先生们挑战,特别是要向标榜“整理国故”的不可一世的胡适之流挑战。就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沫若从报刊上见到胡适大言不惭地声称:“今年美国大选时,共和党提出格法诺·兰登来打罗斯...
评分有些细节不错,比如胡适的异国情缘八卦。总体比较琐碎,读来不够畅快。相比较于对陈寅恪、胡适、费正清等人的评论,余老还是更熟悉他自己的老师。犹记风吹水上鳞一文最可读,也最有启发性。 “学者不可有门户,但不可无宗主。”读书人当以此自勉。
评分知识分子边缘化的原因很多,从自身讲,要赢得尊重,还是要靠学问,靠情怀。这也是余英时先生被尊重的原因。 文化热、国学热,看似热闹,但在当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与余先生比肩的还没有。当然这也与我们文化断裂有一定关系。 中国文化传统如何面对挑战并重新确立自身的现代...
余英时文集 第五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