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
邓嗣禹(1905—1988),湖南常宁人,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
译者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文献汇编与评论的完美结合
◎ 编辑推荐
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海内外关于近代中国的研究。本书将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组织在“冲击-回应”的理论框架下,将原本零散的史料整合起来,探讨了在西方挑战的刺激 下,中国长久稳定的意识形态和知识阶层做出了怎样的回应。
现代读史更多的是接受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可以直接接触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每个人又会看到怎样不同的历史面向呢?这本史料与评论的汇编是我们的尝试。
◎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本书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 名人推荐
如何认识西方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由表及里、从浅到深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基本文献和入门初阶。
——欧阳哲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作品。我们甚至无法以三言两语概括本书所呈现史料的珍贵性。作者在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时对这部作品做了精彩勾勒,他们对近代中国思想家的评论极具启发性。
——《美国历史评论》
对于那些喜爱思想史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思想领域的文献的汇编及评论的完美结合。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精炼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年鉴》
很难想象这竟是费正清在二十多岁时便写就的书。那时应是他最初把中国当做自己研究对象的时候。上世纪二十年代,他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深入到中国的社会中去,年轻的他仅能接触一些文献,并且还是不全面的、相对狭隘的文献,那时候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蔑视与不屑。这本书就是...
评分很难想象这竟是费正清在二十多岁时便写就的书。那时应是他最初把中国当做自己研究对象的时候。上世纪二十年代,他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深入到中国的社会中去,年轻的他仅能接触一些文献,并且还是不全面的、相对狭隘的文献,那时候的西方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蔑视与不屑。这本书就是...
评分历代王朝都需要一个正统思想来保证社会的平稳,而外来文化和非正统思想就成为了对王朝的潜在威胁,这也导致了在被武力打开国门之前,通过传教士以核心传导的外来文化局限于技术而非思想方面。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下,西方一直被认为纳入朝贡体系下的国家,而他们岂是池...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6/25/%e5%86%b2%e5%87%bb%e4%b8%8e%e5%9b%9e%e5%ba%94/ 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 费正清、邓嗣禹 / 陈少卿 /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2019-6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工作室微信2019年6月25日
评分我国在清末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动荡,被称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突如其来的剧变,知识阶层最初也是手足无措,但还是尽己所能去理解眼前的形势,并努力寻找能够自我保护的有效措施以及未来的出路。于是,在清末民初这段时期,新观点不断涌现,知识阶层在社会、经济、...
选取的文献,基本可以勾勒出中国近代的思想流变
评分在广州博尔赫斯书店阅
评分在广州博尔赫斯书店阅
评分中国学习西方技术以应对自身紧迫问题的需求没有过时,1839-1923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选集很重要,中国回应西方意味着对刺激或挑战的回应,解读这种回应是困难的,必须放在中国的总体历史中考察;本书初版于1954年,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展现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一直在嬗替只是快慢并不停滞,东方特质与欧洲社会截然不同,中央集权单一制度由官僚管理,官僚来自上层社会,地主-士人-文官,而不是武人和商人;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夷情变幻多端,不得不移步换影,要驭之有术,真假模辩,夷人相信公函,喜欢聚在一起大餐,妇女地位高,礼尚往来不能免,他们没有文化乱封王不能一一计较云云;朱批:只可如此处之,朕已俱悉;后来这些奏章被洋人摊在他眼前;贼可灭夷不可灭;
评分中国学习西方技术以应对自身紧迫问题的需求没有过时,1839-1923年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选集很重要,中国回应西方意味着对刺激或挑战的回应,解读这种回应是困难的,必须放在中国的总体历史中考察;本书初版于1954年,通过选取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展现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国一直在嬗替只是快慢并不停滞,东方特质与欧洲社会截然不同,中央集权单一制度由官僚管理,官僚来自上层社会,地主-士人-文官,而不是武人和商人;耆英驭夷的手段(1844):夷情变幻多端,不得不移步换影,要驭之有术,真假模辩,夷人相信公函,喜欢聚在一起大餐,妇女地位高,礼尚往来不能免,他们没有文化乱封王不能一一计较云云;朱批:只可如此处之,朕已俱悉;后来这些奏章被洋人摊在他眼前;贼可灭夷不可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