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現代國傢想象、民族國傢文學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構/1
上編
第一章“文”與“國性”:
現代文學觀念形成期章太炎的文學論述/17
一、 兩種不同係統的鬥爭:現代“文學”觀念的確立與章太炎“文”的自覺/18
二、 駢散之爭與作為起源的聲律:章太炎“文學”論述的背景與淵源之一/25
三、 四部劃分與具有源流意義的文體:章太炎“文學”論述的背景與淵源之二/38
四、 文辭與學說之分:針對作為“現代文學”根基的“感”/46
第二章國傢形態的“文化偏至”:
帝國、國民國傢與魯迅的“人國”構想/55
一、 “夢寐”與“覺醒”/55
二、 “天朝帝國”:“和外界隔絕”的“舊夢”/60
三、 國民國傢:“使人人歸於一緻”的“新夢”/64
四、 “人國”:“主觀覺醒之世界”/70
第三章“民立”如何可能:
南社重建“政治文化”的努力及其失敗/75
一、 傳媒領域的新生力量/75
二、 批評與批評的挫摺/86
三、 公共領域的分化與危機/98
第四章傢國危機、文化衝突與末世抒情:
民初政治睏局中的“鴛鴦蝴蝶派文學”/103
一、 從武裝“革命”到文化“復古”/103
二、 傢國危機與末世“抒情”/113
三、 封閉空間裏的自我毀滅:《玉梨魂》的妥協與矛盾/121
第五章“民國理想”與啓濛的“顛倒”:
“五四”新文學的展開和轉摺/134
一、 “鬼魂”與“革命”:解放瞭的阿Q/134
二、 “民國理想”與“人民主權”/145
三、 啓濛的“顛倒”:“找著群眾的野獸性”/159
第六章“世界民”與“地之子”:
早期“鄉土文學”對“民族國傢”的書寫/164
一、 “鄉土文學”與“國民文學”:世界、民族國傢和地方/166
二、 “鄉土文學”與“世界文學”:普遍性和特殊性/185
第七章時勢·革命·文學:
日本左翼思想與革命文學論爭/207
一、 進嚮“大時代”的時代/207
二、 《壁下譯叢》:編譯實踐及其對“階級意識”的把握/209
三、 “媒介化”的日本:魯迅對“新人”的理解/226
四、 “革命文學”論爭與魯迅的思想瞬間/241
第八章從列寜到“韋護”:
瞿鞦白“領袖權”理論與“革命加戀愛”小說/244
一、 瞿鞦白、葛蘭西與共産國際/244
二、 “領袖權”的理論旅行/249
三、 列寜與現代君主/260
四、 怎麼辦?/271
第九章從“現代女性”到“新女性”:
20世紀30年代左翼電影中的現代國民想象/287
一、 左翼電影:大眾文化與領導權/287
二、 “現代一女性”:改造女明星/292
三、 “新女性”的誕生/298
下編
第十章“新中國文藝”的海外空間:
香港左派電影與新中國文化政治的多樣性/307
一、 “長城公司改組”事件與香港左派電影的發生/308
二、 香港左派電影、上海左翼電影與社會主義電影/312
三、 香港左派電影:雙重定位及其問題/316
四、 “站在海外崗位上”……/322
第十一章為“新中國”塑造“邊疆”:
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領土錶達/324
一、 作為“新中國”邊疆形象的“領土”/324
二、 景物風俗的再現/325
三、 國防意識的建構/329
第十二章“自然美”與社會主義文化想象:
重返20世紀50至60年代新中國“美學大討論”/336
一、 客觀美與“自然”問題/337
二、 自然美:常識與教養的爭執及其反思/352
第十三章國傢、“青年”與“幸福”:
一個激進革命的概念裝置/387
一、 作為美德的勞動與物質生活的兩難/389
二、 “革命事業接班人”的問題性/400
三、 “新人”的自我解構/404
第十四章帶著“傷痕”的新人:
作為文學思潮的“傷痕文學”與“現代化”想象的誕生/414
一、 疾病的隱喻:現代國傢危機及曆史記憶的重構/415
二、 新的曆史敘事:《班主任》的文本縫閤與裂隙/425
三、 現代國傢主體群像:帶著“傷痕”的新人/439
四、 新的國傢想象的確立與“傷痕文學”思潮的式微/450
第十五章“大和解”是否可能:
“小生産者”的理想與80年代的“改革”話語/460
一、 小說內部如何實現文本的和解?/460
二、 從《內當傢》到《魯班的子孫》/463
三、 政治經濟學層麵上的“良心”/469
四、 “小木匠”邏輯的背後……/472
第十六章從“勞動”到“奮鬥”:
“勵誌型”讀法、改革文學與《平凡的世界》/474
一、 “勵誌型”讀法/474
二、 “勞動”:改造“個人”與改造“世界”/480
三、 《平凡的世界》與“改革文學”/487
第十七章苦難敘事和“代言”睏境:
知識分子話語與當代文學的“底層”想象/496
一、 “純文學”與“底層寫作”研究/496
二、 苦難敘事:從作傢到批評傢/506
三、 知識分子的“代言”睏境/511
四、 中産階層趣味與文學的“第三世界”/517
代結語兩個“六十年”與人民共和國的根基/524
一、 新人/524
二、 “普遍性”的新邊疆/527
三、 兩個“六十年”/530
四、 高與低/532
五、 現實與抽象/534
後記/53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