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一本关于上海的“颓废加放荡”的小说,一本“鸳鸯蝴蝶”笔法写就的散文。
一张时空错落,充斥着声光魅影华丽的文化地形图,明明是一部极其严肃的文学批评专著,有时候却更像一本书写上海的颓废放荡的小说,或者像一篇妖艳华丽的散文,厚重的文字铺展开来又形成一张时空错落的文化地图,将上海这座城市在大时代中悲情传奇的命运细细勾画出来。在研究上海的著作中,本书具有无可比拟的成就。
时间: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主讲:陈云昊 南京大学文学院 评议:刘永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沙龙伊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陈云昊博士首先概括说,《上海摩登》一书是关于物质性的都市世界及其文化想象的现代主义研究,如果抛去文学内容,实际上还有...
评分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讲以新感觉派和张爱玲为主的都市文学,第三部分则重新思考30、40年代的上海世界主义和香港对老上海的怀旧以及80年代后都市上海的重建。 首先,上海的历史。我们知道,上海不是文化古都,不像西安、南京、北京、...
评分偶尔看看文学书感觉真不错,最近看了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主要是写三四年代上海都市文学的状况,是一本很好的文学史著作。 本书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当时的背景,首先是上海的消费文化,英美法在上海建立了租界,从而为上海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这可以从上...
评分本书对那些不了解上海的人,在出版的年代,应该有着很重要的“普及”作用。但对于已经或初步了解上海的人来说,稍显不过瘾。 第一部分,也许是资料所限,也许是“彼岸”血肉经验隔膜所致,写的很罗列,有些“浮光掠影”。 第二部分,从文学作品及人物入手进行分析时,开始感...
评分“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暮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
从声光热电、高楼、电影院、咖啡馆、工厂和施蛰存、张爱玲等人充满现代色彩的文学作品入手,为我们展现出民国时期上海的绚丽景象,也令人信服地给出了“上海是中国现代性的发端和源起”的结论。而这本专著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问世,也正是那个时期愈演愈烈的上海怀旧潮流和民国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完美注脚。
评分#开启一个研究的时代
评分#开启一个研究的时代
评分确实是阅读上海文化的首选。读的时候突然悟到,好书是具有丰富层次的那种。初中看《喜欢你》,觉得,啊真好看啊,全神贯注。但实在是单向度,缺乏层次。而李欧梵的书,每一句一段都能延伸出无数阅读,越读越厚。
评分早就感觉到李欧梵不会放弃他的现代性写作,他选取了上海这座浮华城市,作为中国现代性的物质代表。在这本书中,他充分利用起理论工具,将上海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现代性想象结合起来,从杂志、月份牌、电影、歌舞厅和娱乐场所写起,写到一半后,就转入他所擅长的文学评论。当然,比较擅长从施蛰存、刘呐鸥、邵洵美、叶灵凤、张爱玲的小说中,寻找现代性中颓废、浮躁、魔幻、甚至情欲的一面,并将这个意向与上海的浮华结合起来。总体上说,李欧梵的这部书,所想要表达的现代性和上海的浮华,是通过商业化和小说写作完成的,这种写作背后透露出李欧梵的现代性观念,即商业娱乐和颓废情欲交织在一起,抹平由革命、文学和抗战所构成的延安文学。本书的译者毛尖,恰恰也是上海浮华文学的写作,跟李欧梵的作品恰恰合拍,才有了这部好看的上海摩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