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安克
1968年生于德国汉堡,1996年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02年取得WALDORF教育学校教师资格。1992—1994年作为国际交换生先后在东南大学,广西农业大学学习。
从1999年起,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河池等民族地区进行志愿教育工作,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类课程。现为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村板烈小学义务教师。
2003—2013年,在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带领学生创作了电视剧《和平剑》《心镜》等作品,通过与学生共同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
其教育研究文章先后结集成《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是什么给我力量》《非目的的行为》《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其中,《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卢安克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大量德文教育著作。译作包括:《适合儿童的成长》《孩子成长的力量》《适合年龄的教育》《适合人类的教育》《适合人类的教育(补充)》《精神科学》《怎样培养直觉能力》《直觉作为研究手段》《通过教育去治疗》《适合人类的社会》等。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要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卢安克
第一次听说卢安克,是读柴静的《看见》,尽管那本书里的很多事例都令人震撼,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卢安克的故事。 卢安克是德国人,从1997年开始,他就把自己的很多时间给了广西大山里的孩子们,他不赌博、不喝酒、不吃肉、不恋爱,收入几乎为零,一心一意搞他的“...
评分 评分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位6岁的小姑娘对中国古代经典的了解,从孔子到老子,头头是道,活学活用,让文科生汗颜,让旁观者惊叹不已。 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这样大胆的推测,将来人类的四肢会逐步退化,而大脑则会越来越发达。于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被唐诗,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评分一种很难能够做到的教育方式。
评分看完了,和我“预想”的内容很不一样,感觉很复杂,说不好到底是个什么观感。
评分父母学校和传统教育过于关注知识,逻辑和理性,而忽略了感觉和情感,所以造就了一大批高学历的杀人犯。
评分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
评分我喜欢。想了下,可见卢安克的内心诚恳纠结思考精神与人格的崇高,但是不见得在他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取得对外在世界的改变的结果上~ 但是他留下的文字与精神但愿会影响他人去尝试做出更多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