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明清史 何炳棣 社会史 历史 社会学 海外中国研究 明清 经济史
发表于2025-02-25
明清社會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清社會史論》已被譽為明清史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炳棣最重要的經典鉅著!
二十世紀五、六〇年代,何炳棣致力於明、清兩朝帝制中國的人口問題、社會結構及階層間的上下流動,《明清社會史論》即是他探索明、清五百多年間中國社會組成及階層流動的歷史鉅作。
作者何炳棣是第一位大量運用近百種明清兩代的進士登科錄,進士三代履歷,進士同年齒錄和晚清若干舉人和特種貢生的三代履歷等鮮為人注意的科舉史料的學者。這批量化的統計資料構成了《明清社會史論》的經線,有系統地呈現明清兩代間,初階、中階和高階舉業所造成的社會流動。何炳棣分析了進士及舉貢共約四萬個案例,發現這些人祖上三代為布衣出身的比例很高,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他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英國十八世紀的情形。
另一方面,何炳棣在《明清社會史論》一書裡運用大量的史料,如政府律令、方志、傳記、家譜、社會小說和觀察當代社會與家庭事務的著作等,構成了本書研究的緯線。《明清社會史論》探討了個人與家庭的地位轉移、社會流動的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會概念與迷思。除了從明清科舉觀察社會流動外,何炳棣也討論了清代晚期所廣泛施行的捐納制度,如何使富與貴緊密結合,且影響力量趨強;造成平民向上流動機會大減。同時,何炳棣在書中不但處理向上流動,也討論向下流動及其導因,《明清社會史論》亦有專章討論士農工商、軍民匠灶的橫向水平流動,並論及社會流動的地域差異。
《明清社會史論》討論明清社會流動,根據的樣本數量極多,被譽為討論科舉與社會流動最全面的一部經典鉅著。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1917年生於天津,2012年卒於美國加州爾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34年入清華大學,1943年獲清華庚款公費留美,師從英史巨擘John Brebner研修近代英國農業經濟史,1952年以〈英國的土地與國家(1873-1910):土地改革運動與土地政策研究〉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65年芝加哥大學聘為湯普遜(James Westfall Thompson)歷史講座教授,1975年當選美國亞洲研究學會首位亞裔會長。
何炳棣治中國史,善用交叉學科知識與理論詮釋關鍵史料。早年選擇經濟運作、社會結構,晚年鑽研思想源頭,皆為直指歷史上影響時代脈動的核心問題。其名著《東方的搖籃》以充實的古代文獻聯繫考古資料及古動植學知識,論證中國古代文明源於本土,打破西方學者的世界文明皆源自西亞的一源說,連一源說的代言人威廉· 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教授亦為之折服。何炳棣之《明清社會史論》則運用社會分層化和社會流動理論,解釋明清科舉制度與中國社會身份意識的緊密聯繫,並將中國史從局限於區域研究的「漢學」,推到世界史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的西方學界主流殿堂,深受到西方學界肯定。
譯者簡介
徐泓,1943年12月25日生於福建省建陽縣,獲台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文學碩士及國家文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及暨南國際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藝術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香港科技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創設學部部長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署理院長,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及系主任、教務長及代理校長。教學研究的領域,主要是明清史、中國社會經濟史,已發表明清鹽政與鹽業、明代社會風氣、明代婚姻與家庭、明初國內大移民、明代城市及明清史學相關學術論著八十餘種、學術評論三十餘篇及歷史普及讀物三十餘篇。
既然有了电子版,那就敬谢不敏了
评分今天仍然是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典范,比今天动不动就一堆回归模型的“量化”科举史研究有趣多了。因为自己写论文,把李周望《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个别部分过了一遍,顺便抽样核对了下何书中的表格,方知此书用力之精深。
评分今天仍然是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结合的典范,比今天动不动就一堆回归模型的“量化”科举史研究有趣多了。因为自己写论文,把李周望《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个别部分过了一遍,顺便抽样核对了下何书中的表格,方知此书用力之精深。
评分第一部分写得最好看,很多思想和联想的东西,后面的章节,虽然是集中作用资料,对相关性假设进行论证,实际上,过程中经常从明初直接就到明末,明代一条然后就说清代……但其实这样的长时段的论著有这样的论证已经很棒。特别是翻译太优秀,委婉的注解很可爱。
评分研究社会流动性的杰作,难以想象这是1961年的著作。key takeaways:高度竞争结合地域配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明清时期有活力的社会流动,祖宗三代全官职无功名的进士占比达到了31.1%,如果把祖上仅有秀才也宽泛定义为平民,整个明清时期来自平民家庭的进士占有42.7%。学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勤勉用功的家凤很难隔代继承,精英的后代难免日益纨绔,财产继承制度诸子均分,顶层精英也很难实现持续的再生产。
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會史論》(譯者序) 徐泓 何炳棣教授於2012年六月七日清晨七點十一分在睡夢中安然去世,享壽九十五歲,史學界失去一位跨世紀的大師。何炳棣先生原來念的是英國史,後來轉治中國史,他的研究領域廣,包括揚州鹽商、明清至民國的人口、明清會館、明清...
评分评《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旨在研究科举对于明清社会流动的意义,即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弋取功名,使家族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整个明清社会并不存在阻止个人或家族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制度性障碍,科举制为出身寒素的士子提供了施展...
评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经典著作,作者指出,我国古代的政治学说有两个前提,第一,承认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第二,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由其才能决定。第二个前提是对第一个前提的反论和完善。因此,在这两个前提指导下,我国古代一方面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
评分评《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旨在研究科举对于明清社会流动的意义,即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弋取功名,使家族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整个明清社会并不存在阻止个人或家族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制度性障碍,科举制为出身寒素的士子提供了施展...
明清社會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