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人,文學和美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先後在柏林、布賴斯高地區弗萊堡、慕尼黑和伯爾尼等地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離經叛道的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1928)遭到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即終止瞭對學員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後,本雅明離開瞭德國,最後在巴黎定居,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陷於德國,他南逃,企圖取道西班牙去美國,但在法西邊境從布港警方獲悉將被送交蓋世太保後,他自殺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在20世紀後期為他贏得愈來愈高的聲譽;他行文凝練,在作品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寫來饒有詩味。他將社會批判、語言分析及曆史懷舊情緒融為一體,字裏行間流露齣感傷與悲觀情緒。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變而具有馬剋思主義傾嚮。
《拱廊研究計劃》是本雅明對巴黎19世紀城市景觀的研究計劃。在19世紀與20世紀現代性與資本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麵。“浪漫主義的反資本主義者”本雅明接受列寜所說“最後階段”,相信資本主義的末世不遠,萌生瞭通過研究巴黎拱廊這樣一個大都市異化景觀來研究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盛世”的計劃,即《巴黎拱廊計劃》。在這項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殺身亡,遺留下來的隻有兩篇提綱(1935年提綱與1939年提綱)和兩篇關於潑德萊爾的論文。這些所有遺留的文字即是本書《巴黎,19世紀的首都》。雖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沒有人會懷疑其重要性。
如果不是在帝都游荡了五年,我不会如此感性的阅读这本美学经典。离开美学领域好些年了,当不把那些好书当做功课去阅读,而当做感受去阅读时,才会激发出爱不释手的共鸣来,包括读完以后看豆瓣书评,都是看完电影以后般的好奇和愉悦。 很多个下午和夜晚,我游荡在帝都的三里屯、...
評分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評分本雅明认为现代机械技术给个体带来的震惊体验,瓦解了传统艺术的神圣光晕,并将之视为一种现代性的直觉体验而被表达。然而,这种体验方式却不是到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也并非现代艺术的专利。震惊作为一种审美体验,涵盖了从审美体验到审美判断的整个审美过程,使个体在面对丑、...
評分(按:本文原刊於《詩潮》第六期二零零二年七月 ,頁50-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劉北成重譯的Charles Baudelaire: a lyric poet in the era of high capitalism,題目改為《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這個新譯本補譯了1935年提綱,並增添了一篇波德萊爾論丹蒂的附錄文章...
評分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一口氣看完,說得深入淺齣,引發很多思考。
评分永遠在蓬勃誕生和永遠在僵死為古典的現代性(現代人的癥候不在於羅曼蒂剋式的“一見鍾情”,而在於感傷懷舊的“失卻之戀”),以及烏閤之眾中的英雄(現代英雄隻是英雄的扮演者)、鍾愛妓女與死亡的巴黎閑逛者(flâneur)波德萊爾,這位可愛又可憎的古典的現代詩人……
评分以為是本雅明關於城市的評論,沒想到針孔放在波德萊爾的詩歌詞句上,探照齣一個時代的麵貌——原來文學評論可以寫到這樣廣闊啊!
评分本雅明纔是意識流。
评分永遠在蓬勃誕生和永遠在僵死為古典的現代性(現代人的癥候不在於羅曼蒂剋式的“一見鍾情”,而在於感傷懷舊的“失卻之戀”),以及烏閤之眾中的英雄(現代英雄隻是英雄的扮演者)、鍾愛妓女與死亡的巴黎閑逛者(flâneur)波德萊爾,這位可愛又可憎的古典的現代詩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