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化史 曆史 法國 記憶 文化研究 法國史 社會史 史學理論
发表于2025-02-02
記憶之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記憶之場》(Les Lieux de Mémoire)是當代法國史學界最有影響的曆史著作之一,匯總瞭法國集體記憶史研究成果。全書以諾拉所提齣的“記憶之場”(les Lieux de Mémoire)這一概念為核心,通過對記憶場所的研究,探詢殘存的民族記憶,以期找迴法蘭西群體、民族和國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本書齣版以來,反響強烈,被譯成多國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並於1993年被收入《大羅貝爾詞典》。 中譯本從原書三大捲近五韆頁中精心選取瞭11篇文獻,按“記憶與曆史”“記憶與象徵”“記憶與敘事”三個主題組織而成。這些文獻除瞭有諾拉親自撰寫的、闡述整套書史學思想的綱領性文章《曆史與記憶之間:場所問題》,還涉及瞭法國國慶日、《馬賽麯》、埃菲爾鐵塔、環法自行車賽、貞德、法蘭西共和國格言“自由·平等·博愛”、拉維斯的《法國史》和普魯斯特等,不但有理論的觀照,更有中國讀者熟悉的法蘭西標誌性建築、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趣味性。
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1931-),法國著名曆史學傢和學術編輯,著有《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現在、國民、記憶》《法國研究》等,主編三部七捲本《記憶之場》。1993年,《記憶之場》獲得法國最高國傢學術奬,同年“記憶之場”(Les Lieux de Mémoire)詞條被收入《羅貝爾法語大詞典》。2001年,諾拉當選為僅有四十名定員的法蘭西學術院院士。
三篇“理論”入腦入心,朗朗成誦,八篇“個案”如曆探案,環環相扣。以深沉義理、精詳考據、靈妙辭章之融匯,超越史料集郵癖、新聞報道社會學和曆史小清新,與美式社會記憶研究差隔兩檔英式《傳統的發明》和一檔德式《文化記憶》。僅窺一成篇章,經典地位已固。譯者可佩可羨。
評分總共135篇論文,南大這本隻得到11篇的授權,就有500頁。工程浩大。解惑瞭我閱讀《追尋法蘭西》中的一些模糊點。諾拉的4篇詳細解釋瞭“記憶之場“概念的由來,其他作者的文章涵蓋貞德、音樂、建築、體育等分支,是對法蘭西的具體圖像描摹。南大版本的編排、結構和翻譯都很好。期待後續齣版。
評分當代記憶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由三篇理論起頭,詳述曆史記憶化與記憶曆史化的交互進程中,政治權力、社會習俗與文化認同對之産生的諸多影響;隨後的八篇個案,涵蓋瞭體育、建築、音樂、文學等社會史和新文化史所關注的諸多領域。綱舉目張,加上流暢生動的翻譯,使其成為國內初興的記憶研究的必備參考。
評分這是一本因意外不得不買又將錯就錯讀完的書,就內容不講,文獻翻譯上的啓示和反思就足夠多,用二手翻譯資料做外國研究的人大概永遠隔著一層紙。學語言的第五年終於慶幸當年作齣的專業選擇,那麼以後,還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評分讀完還是覺得似乎是以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法國史,可能是沒能抓到諾拉想錶達的東西?導言談建構等等,可能是因為前幾年已經在關注相關的研究,所以並沒有豁然開朗感。或者說這部書纔是祖師爺?
这座为1889年世界博览会而建的“通天高塔”甫一落成,就贴上了足以搅动舆论的所有标签:共和主义、金属材质、法国大革命的纪念以及工程师技艺的赞歌。然而,仅仅是在10年之后,它便成为各种批评与攻击的对象,具备了各种外号:“声名卓著的巴别塔”(讽刺意)、“不安的巨型长...
評分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历史在加速)。 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在其主编的《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导言中劈头如是说。基于这种当下的紧张感,从1980年代中叶开始,诺拉动员120位作者,穷十年之功,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组成的3部7...
評分多年前写的,觉得对理解该著,尤其是诺拉的三篇导论,不乏参考意义。 《记忆的场所》(Lieux de mémoire)完成之后,皮埃尔•诺拉在曾不无骄傲地宣称,这是继《年鉴》之后法国史学又一具有世界影响的贡献。的确,在这部宏大著作的启发下,欧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研究...
評分苦了我这种土人。。。
評分历史(通俗历史)为何不等于记忆?当我们习惯性地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质疑过去的时候,可能会成为虚无的帮凶,而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死记教科书的时候,则遗弃了历史(历史本身)原貌。历史之所以不等于记忆,是因为历史聚焦了记忆的沧海一粟,同时让更多的记忆灯下黑,因此,编者皮...
記憶之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