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场

记忆之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1931-),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学术编辑,著有《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现在、国民、记忆》《法国研究》等,主编三部七卷本《记忆之场》。1993年,《记忆之场》获得法国最高国家学术奖,同年“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词条被收入《罗贝尔法语大词典》。2001年,诺拉当选为仅有四十名定员的法兰西学术院院士。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皮埃尔·诺拉 主编
出品人:
页数:556
译者:黄艳红 等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5156816
丛书系列: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图书标签:
  • 文化史 
  • 历史 
  • 法国 
  • 记忆 
  • 文化研究 
  • 法国史 
  • 社会史 
  • 史学理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记忆场所的研究,探询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出版以来,反响强烈,被译成多国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 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了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历史在加速)。 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在其主编的《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导言中劈头如是说。基于这种当下的紧张感,从1980年代中叶开始,诺拉动员120位作者,穷十年之功,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组成的3部7...  

评分

对“记忆之场”的最初了解来源于文化遗产研究院赵老师所授课,以壬辰战争为课题,对于壬辰战争之后的战殁者纪念标志和仪式的“记忆之场”的介绍,当时,中译本还未出版,赵老师带来了日译本以供阅览,当时对于诺拉的“记忆之场”便产生了兴趣。遂于考完寒假购得。 本书...  

评分

历史(通俗历史)为何不等于记忆?当我们习惯性地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质疑过去的时候,可能会成为虚无的帮凶,而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死记教科书的时候,则遗弃了历史(历史本身)原貌。历史之所以不等于记忆,是因为历史聚焦了记忆的沧海一粟,同时让更多的记忆灯下黑,因此,编者皮...  

评分

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历史在加速)。 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在其主编的《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导言中劈头如是说。基于这种当下的紧张感,从1980年代中叶开始,诺拉动员120位作者,穷十年之功,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组成的3部7...  

评分

历史(通俗历史)为何不等于记忆?当我们习惯性地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质疑过去的时候,可能会成为虚无的帮凶,而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死记教科书的时候,则遗弃了历史(历史本身)原貌。历史之所以不等于记忆,是因为历史聚焦了记忆的沧海一粟,同时让更多的记忆灯下黑,因此,编者皮...  

用户评价

评分

当代记忆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由三篇理论起头,详述历史记忆化与记忆历史化的交互进程中,政治权力、社会习俗与文化认同对之产生的诸多影响;随后的八篇个案,涵盖了体育、建筑、音乐、文学等社会史和新文化史所关注的诸多领域。纲举目张,加上流畅生动的翻译,使其成为国内初兴的记忆研究的必备参考。

评分

【Lieux de mémoire】------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 (历史在加速)“‘记忆之场’------ ‘Lieux de mémoire’是诺拉生造的术语,由场所(lieu)和记忆(mémoire)两个词构成。叶兹(F.Yates)在《记忆术》一书中曾谈及拉丁语中的‘loci memoriae’。‘loci’是‘locus’的复数,有场所、位置及身份等意思。显然,诺拉的‘记忆之场’要比该词的原始意义宽泛得多。” (诺拉只是继承了哈布瓦赫(Halbwachs)关于历史与记忆二元对立的观点并将之进一步推向极致:记忆是当下的、具象的、活的、情感的现象,而历史是对过去的理性的、批判性的重构。)

评分

诺拉本人执笔的几篇文章尤其出色。“记忆之场”理论糅合了历史哲学和文献学,对“记忆”本身的重构带有一丝与以往思想史相似但截然不同的微妙。几篇从法国史、节日、国歌、英雄人物、箴言入手分析的个案资料翔实、论证可靠、语言流畅优美,从表征穿透到时代、观念,可见功力。译者很稳。

评分

提出记忆之场(les lieus de mémoire),不仅是因为站在记忆/历史对立的汇聚点且受到历史编纂学(与元史学有何关联?)影响,还是,更确切地说,面对历史演变的加速,以前历史将民族、叙事和仪式都交付给具体的场所(固化)的方式已无法适应。而记忆之场,作为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的场域,能容许人们不断注入鲜活经验,保持记忆的具体、开放,维护它的延展和充沛情感。以此,法兰西才能是复数的,而不是被历史固定的,被“回忆”填满的单一的象征性现实,一个难以戳破的实体。如此,整个民族的生命力也许会伸展开来吧。后八个个案与前三篇纯理论到没有读出什么极为密切的关联,单看个案倒像是在讲述符号、记忆与神话经验的结构关系,而且还是想象共同体式的。

评分

读完还是觉得似乎是以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法国史,可能是没能抓到诺拉想表达的东西?导言谈建构等等,可能是因为前几年已经在关注相关的研究,所以并没有豁然开朗感。或者说这部书才是祖师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