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1870~1966) 日本佛教学者。原名贞太郎,后因学禅,改名大拙,别号也风流居士。石川县金泽市人。1892年秋,师事临济宗圆觉寺派宗演学禅。次年,美国芝加哥召开世界宗教大会,随师参加,任英语翻译,会后宗演推荐他为美国佛教学进保罗·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将汉译《大乘起信论》转译为英语出版。1907年在伦敦出版。英语著作《大乘佛教纲要》翌年再版于芝加哥。1908年游历法、德诸国,后于英国就瑞甸波尔研究欧洲哲学。1909年回国,历任学习院大学和东京大学讲师、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绍佛教禅学。1921年回国后,任大谷大学教授,创办英语杂志《东方佛教徒》。1933年,写成《楞伽经之研究》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将《楞伽经》译成英语。1934年访问中国,回国后用英语著《中国佛教印象记》。1959年,将在美国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加州各大学的佛教讲稿整理为《禅为日本文化》一书,在纽约、伦敦出版。同年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东西哲学会议上,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晚年隐居镰仓松冈文库,英译出版了真宗创始人亲鸾的《教行信证》。主要著作有《禅的研究》、《禅的诸问题》、《禅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佛教与基督教》、《华严的研究》等。全部著作收于《铃木大拙全集》。
书名: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R=Reading 阅读时摘抄或拍照原文片段 公案数目的确无关紧要,信心和用功才是必要条件,无此则禅只是泡影。把禅当作思辨和抽象思考的人,永远也无法入道,只有发长远心才能够探测到它。只要能如如平等、谛观生生不息的宇宙万象...
评分九月份读的,觉得翻译得很好,觉得很自然,译禅者当然不会有粗陋的文笔。没注意翻译者,是谢思炜,现在才看到,是那个教我们唐诗,治学严谨、语词典雅的瘦而有风骨的谢思炜老师吗?也许不是。 突然,想起中文系的岁月,我力图将谢老师所讲的都记下来,可惜他只讲了一截。想起那...
评分在文中,作者强调的是经验,以这种经验作为禅学入门的途径和基础。作者笔下的禅是非概念化的,即,即使有概念能够表述,但若无个人经验,是难以有效地被掌握的。 其次,禅是非逻辑化的,超越了知的范围的逻辑二元主义的界限,心中不再有“彼”“此”的区别。 再次...
评分在文中,作者强调的是经验,以这种经验作为禅学入门的途径和基础。作者笔下的禅是非概念化的,即,即使有概念能够表述,但若无个人经验,是难以有效地被掌握的。 其次,禅是非逻辑化的,超越了知的范围的逻辑二元主义的界限,心中不再有“彼”“此”的区别。 再次...
评分九月份读的,觉得翻译得很好,觉得很自然,译禅者当然不会有粗陋的文笔。没注意翻译者,是谢思炜,现在才看到,是那个教我们唐诗,治学严谨、语词典雅的瘦而有风骨的谢思炜老师吗?也许不是。 突然,想起中文系的岁月,我力图将谢老师所讲的都记下来,可惜他只讲了一截。想起那...
日本人对禅的理解不亚于中国的大师
评分禅宗之吸引人者,在于其似乎是最便捷的道路。听各种公案所言,往往一个问答的来回,就豁然开悟。这自然给人以极大的希望,或称欲望。铃木大拙此书肃清了对禅宗的一些疑问,比如逻辑与禅的关系、禅是否是一种虚无主义。但说来说去,语言表达对禅而言是乏力的。最后一章,祠堂与僧侣生活描写了一些日本僧侣的日常,很有意思~~~
评分真正重要的只有三个字,“平常心”,否则就极易沦为自我陶醉的雕虫小技
评分禅宗悬置
评分一但你在说是 或者否 或者在下判断就始陷入逻辑和二元中 而禅的目的就是摧毁逻辑 禅是一 它不是问题的解决 而是问题的消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