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模仿了一个发生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庸俗三角爱情故事,讲述了三十年代柏林,一个出身底层的在电影院引座的女人迷惑了一个有着高雅品位的中产阶级已婚男子,然后勾结旧情人一步步欺骗、控制男子,直至最后男子命丧女人枪下的“故事”。阅读的过程中,却找不到那种庸俗的脂粉...
评分前些天决定关心国际时政,翻出家中囤积已久的报纸,无意间瞥见六十多岁的贝鲁斯科尼与十八岁的模特爆出绯闻,这老头不好好管理AC米兰和意大利却跑来和年纪跟他孙女差不多大的模特厮混,想必也是精力过剩,洋葱吃多了的结果. 同样, 黑暗中的笑声讲述的也是一个老牛吃嫩草的故事,就是...
评分这本书是非常有阅读快感的,看完开头一段话,迫不及待看完第一章,接着是下一章,直到全文结束。若是电影发烧友看这本书会觉得看得是电影,每一个章节就像是一段段电影镜头,正如《黑暗中的笑声》简介“模仿上世纪20年代中三角恋爱情电影”,这本书却有电影的感觉,书名黑...
评分很快看完了,没有PNIN那样叫人感动。 书里充满了人性很卑劣的一面,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他的dark side?欧比的家世、教养和艺术品位都是一流的,偏偏这样的人意志力最软弱,在情欲的驱使下以这么戏剧化的手法结束了一生。 纳先生用了太多预言性的暗示,整个手法有几分现代爱情电...
评分这本书写成于上世纪30年代,与当今都完全没有时空间隔的感觉,相比之下,无论是卡夫卡,加缪,或者是萨特,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过时”了的文化的感觉。他们太精英,一旦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不再流行,他们的文学就开始让人有隔世之感。 而纳波科夫不同,他关注的是一些平常的人的...
就是这版,收拾卧室的书架差点丢掉了。。。
评分想看看这个翻译如何
评分就是这版,收拾卧室的书架差点丢掉了。。。
评分想看看这个翻译如何
评分比洛丽塔看起来要容易多啦,也有趣多了,虽然是一如既往的邪恶,不过这回多了一个可怜蠢笨的受害者。真是会讲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