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平,著名學者,1949年齣生於上海。1972年考取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製係液壓傳動與控製專業。現任該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楊東平先生的名字在讀書界為人所知,應該說始於他1994年齣版的《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一書,而更多的人知道他,則是因為他後來參與策劃瞭中央電視颱的談話節目《實話實說》。
在初版《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訂本)的結尾,我曾寫道:在世紀之交的風雲變幻中,“京派和海派,依然是一個富有價值和魅力的義化主題嗎?”今天看來,這的確已成挽歌。上海不是那個上海,北京也不是那個北京。這同樣不再重要。生活仍在沸騰,新的一代正在新的城市創造屬於他們的文化,在《站颱》,在798廠,在超級女生,發齣他們粗糲的肯春冥想和尖銳的“海豚音”。
不见此书已经很久了,那时可能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记得是刚刚出来不久。还是在同事的宿舍里看到一个叫杨东平的人写了这本关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的“城市季风”。那时我对上海也不是特别有好感,但翻过这本书之后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就借过来看了。巧的是在春节回家的路上...
評分能让你深刻体会这些年的一些误解、误会的由来,作者分析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绝对值得一读。只是不知道市面上能不能在买得到,我看得是电子版。 哎,豆瓣嫌我的评论太短了,那我就补几句吧。举一例,北京妞管来例假叫“倒霉了”,上海丫头叫“老朋友来了”,严谨活泼可见一斑...
評分最近在读一本新周刊的《连城诀》,真是打开视野~ 我过去只会关照一下生活过的北京和上海。 原来中部城市也那么有文章可作! 刚刚又去买了一本最近很火的《读城记》,未看。(回来看看豆瓣,貌似口碑不好啊... ) 前两天又翻出一本《城记》,又读一遍 ——最近对“城市”话题...
評分副标题叫文化精神,却在书的末处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消失的担忧。 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各种运动...
評分不见此书已经很久了,那时可能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记得是刚刚出来不久。还是在同事的宿舍里看到一个叫杨东平的人写了这本关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的“城市季风”。那时我对上海也不是特别有好感,但翻过这本书之后觉得有些意思,于是就借过来看了。巧的是在春节回家的路上...
雙城記
评分早期中國都市批評的活力樣貌。
评分如果說弱點的話,上海人就一個弱點:太看重利益原則:人與人交往以利益為基礎。 政治是北京生活的鹽,沒有政治,北京生活就會變得寡淡無味。 能夠乾大事而不失於粗疏,有健全的男子氣而不失溫柔。經過北方文化磨洗,南方文化熏陶。 注:北京人和上海人,這一章最好看
评分這要算我學術書籍引導入門的書瞭。
评分兩個城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