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英儿》是在我青春期的时候,那时候总是处在半梦半醒的恍惚状态,处在朦胧的幻想与性幻想中,所以很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状态,自然也非常狂热地喜欢这本充满幻想,意识流,瑰丽的性意象的诗小说。现在回头看,再也找不到那种状态了~~ 记得是谁说的来着,每个在青春期的人...
评分 评分不知怎么,每年总有一段时间会想起顾城。想起顾城,就等于想起这世上所有的美好与丑陋。 记得有一次舒婷和陈村一起做《收获》里的一个访谈类栏目,说起最想念谁,舒婷说,顾城。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是的,再也见不到他了,再也看不到他新写的诗了。《英儿》是顾城最后的一首长...
评分 评分n年秋天,纯粹得仅见的诗人顾城遽然自绝。一株奇异也是硕大的秋菊堕地,带着血氛,但同时绝对显现着静美。因为顾城及其诗,在八十年代初就凸现在文学和青年面前,他死后,他的生活及情感世界之谜很快被渐次揭开,我于是很快形成了对顾城之事的全部感觉(一切评价都在其中)...
诗人写的每一句都是诗,我相信诗人不会说谎。但天才和病人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即使谢烨希望他死,我也觉得她仍然是爱他的,就像一个母亲必须抛弃自己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的时候,难道不希望孩子死了才是幸福么?况且顾城一直把死亡看做自己灵魂的归宿。有人说谢烨死的冤枉,但是过去的惨事,权当是爱的代价吧。至于英儿,我相信在离开激流岛的那一刻就已经死去了,和她的青春一起消失了,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现实的女人,想到这,我倒觉得顾城和谢烨都死在了爱的理想里。
评分每一个字都杀了我,看得我整天哭。
评分我自此了解了所谓艺术家的节操都不可用常人推算。
评分越发觉得顾城很恶心。对照纪录片中采访的各界友人,还有李英本人的自述,就发现书里写的情绪与作为都是顾城意淫出来的。因为一个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人,面对一个陌生女性,自身又有强烈的宗教意识,性生活肯定不会那么自如和正常,更别提什么浪漫缠绵了。估计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啼笑皆非的尴尬。那么多时间都和英儿在一起,谢烨干什么去了?我总觉得,邀请李英加入他们的生活,也无非是谢烨想从顾城毫无人性的牢笼挣脱出来,去探望儿子,或者谋谋生计。
评分他说:“你可以采玫瑰,但采不来玫瑰的香气,只有跟春天在一起,你的手上才永远有花朵。”顾城設計的这封面好赞!可能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神志不清了,把靈魂毫無保留地向最愛的女人全盤托出卻高估了謝燁的承受能力。我在讀書的時候也非常難過,不僅僅是因為顧城的剖白,更因為那赤裸骯髒的性事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曝光似乎粉碎了我對詩人的靈魂原本純潔的幻想。无心插柳的文昕、仰慕者李英和愛妻谢烨的成全,生活的漩涡总将顾城推落到命运的最深深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