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素珊(SuzannePepper),美國學者。1972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博士學位。現長期居住香港,從事中國問題特彆是中國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寫作。除本書外,著有:《中國的大學》(1984),《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教育改革》(1990),《激進主義與20世紀
的中國教育改革》(1996)。
《劍橋中國史》第13捲(中華民國部分)有關中國內戰的篇章
便齣於她的手筆,她還為《劍橋中國史》第14、15捲(中華
人民共和國部分)撰寫瞭有關教育問題的三章。
這本齣色的學術著作是對1945-1949年中國內戰期間國共兩黨政
治衝突的權威記錄。作者將此書分為大緻相等的兩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國民黨之所以在大陸崩潰的種種弱點,第二部分論述導緻共産黨最終奪取政權的優勢所在……這本書是對我們有關中國現代史知識的最重要的補充,是這一領域的必讀著作。
――美國《亞洲研究》
那些對內戰時期的中國,對中國的政治組織,對剖析政治權力的
基礎感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此書。
――美國《亞洲事務》
本書是一個重要的貢獻。鬍素珊公允地、充滿智地分析瞭國民
黨失敗和共産黨勝利的原因,她並不滿足於以簡單的因果關係進行解釋,而是在中國內戰的各個層麵上對兩黨進行比較:它們與學生和知識分子的關係,土地改革的措施,對工業的管理,財政措施等等。她的論述基於對政策文件的認真剖析和對政策實際實施及其影響的綜閤考察,因此産生瞭這樣一本對中國的內戰首次作全麵的令人信服的記敘的著作。
――美國《選擇》
鬍素珊引人入勝地敘述瞭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如何在不到四年的
時內間完全輸給共産黨的過程。這主要不是一段軍事鬥爭的曆史,這是一段政治鬥爭的曆史。國民黨的腐敗與無能最終使各階層的民眾起來反對它,在論述這一曆史黑白點的政治鬥爭方麵,可能不會再有比這本更好的著作瞭。
――《美國政治科學評論》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烟往事,给力我们什么启迪和思考?回望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大浪淘沙,每一个人物都在其中栩栩如生,直到你从多维度观察并了解事件的真相。 《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美国学者胡素珊的作品。1978年英文版在美国加利福尼...
評分“我们这样的自由主义分子之所以还彻底追随你们这种人,唯一的原因就是在你们的统治之下,我们至少还能享受沉默的自由。”------ 胡适对叶功超语 ----------- 对普罗大众而言,盼望脱离贪污横行、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旧社会,迎接一个承诺平均地权(均贫富)、官员廉洁、和平...
評分这书买了很久,几次翻开都没有读完,断断续续反而不好,这两天,心情烦闷索性就抓住一本书埋头读,于是便读完这本大作。 第一,作者比较冷静和客观,为了这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从作者的背景介绍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另外再版的序言也提到了此书首版于1978年,想...
評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较客观地叙述了内战期间国共两党的主要表现以及社会主要阶层对他们的态度。书中大量引用当时的报道、社论、调查、采访等资料,总的来说是比较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就这本书给我的认识而言,我感觉还是挺受启发的。可能之前我对于...
極其精彩的曆史著作。
评分研究解放戰爭國共兩黨緣何興衰起伏的扛鼎之作,與以往曆史傳統觀點側重於軍事戰爭不同的是,本書多從政治、經濟及社會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述國民黨在各方麵如何喪失人心,第二部分闡述共産黨如何通過政策調整和紀律嚴明將國民黨失去的民心拉攏為己用。讀完此書,便可對為何KMT失敗而CCP成功有一客觀清醒之認識。那些妄言如果KMT統治將如何如何的人而言,實在是管窺蠡測也,存在即閤理,當初的KMT實在是腐朽無能之極,縱然中正先生一身愛國心,亦有心無力耳。同樣地,當初之CCP也卻是應曆史而存在,作風廉潔,紀律嚴明,恢復經濟,深得民心。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塵不變的,總隨著曆史客觀進程而發生量變,進而發生質變,此言得之矣。
评分補記,很早以前看的,這本書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嗎?反正我讀的時候是沒什麼印象。另,原來某老師也對這本書的翻譯做齣瞭貢獻啊~真沒想到啊~
评分不願意通讀全書的人,可以隻讀最後一章
评分寫作結構非常好,引用大量的報刊雜誌。很容易得到當時中國人對國共兩黨的態度的認識。中共的勝利不是本身的勝利,而是國民黨的失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