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印刷史 文化史 苏精 中国近代史 社会史 近代史 历史 书籍史
发表于2025-02-03
铸以代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近代以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浪潮席卷全球,出版印刷业也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十九世纪初,随着中国国门渐次被打开,绵延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包括中国的雕版印书业,不得不面对并经受全球现代化大势的挑战,开启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本书主要探讨了十九世纪从1807年至1873年的六 十余年间,各教会基督教传教士通过创立与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引介西式金属铸字印刷中文图书的过程,也即是一幅十九世纪西式印刷逐步登陆中国并渐次展开,直至发展成熟后被广泛采用的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图。这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西式出版印刷从落地到成熟过程的精细之作,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了解近代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力作。
苏精,1946年生,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专著有《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
又是一本名不副实的书。我以为是讲的是印刷术的沿革,读完发现讲的其实是传教士为印圣经开办的印刷所。考据、数据都还算翔实,但毫无阅读的趣味可言,就是干巴巴的学术论文合集。若只是为了消遣与新知,遑遑数十万字,不值得费那个劲。
评分(笔记记于书籍史文档) 以十九世纪中国基督教各教会传教士/印刷所活动为中心重建史实,于理论少有发明,但在利用档案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叹为观止。另外对冯锦荣的驳斥甚多,差不多每章都有2333总的来说四点五星吧。 P.S读完后对于中西活字印刷技术区别仍不甚明了:如果说在于字模的“刻”与“铸”(且中国金属活字也是铸),那么排印方式应大致相同(我指排版-印刷-拆版-归字这一步骤),何以作者会认为中国士人不了解活字印刷需要一次预估可能的需求量,再版须再排这一特点?纵然中国一直以雕版印刷为主流,但民间家谱常用活字,清中晚期更有武英殿聚珍版及古今图书集成两套官印大型活字印刷丛书/类书,对此特性应不至于一无所知罢? // 1866年美华书馆印的Mrs. Crawford《造洋饭书》很想关注下
评分金属活字印刷代替木版,是知识史一变。谈此话题,若不仅是中西交流,还能兼及传统文献学,具备版本、校勘知识,触及问题会更复杂。木版阶段,字体大小、阴阳、行款提格,是表达内容的重要方式。铅字之后,版式趋于简单,阴阳字极少见,行款错落也少,经部经传注疏、史部标目子目区分越来越不直观。其后撰写方式也随之渐变。铸以代刻的后续影响深及近代学术形式。P523大小字样本广告最具提示意义。
评分参考。图书文化现在已经不再抵抗数字出版,都在大量复制生产资料。俗称,灌水机
评分雞血書。作者個人成長的事跡以及對學術的追求,就如同書中的傳教士們為傳播基督教而努力學習中文一樣勤勉堅韌。另外,著作運用大量原始檔案,復原在華傳教士的各種情況,除了對西式印刷技術東傳的論述外,當中也涉及傳教士與差會﹑傳教士之間的人際關係以及個人性格或能力的真實狀況,從而突破“傳教士話語”的困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铸以代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