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翻译家、鳞翅类昆虫学家。他的作品包括用俄文创作的小说《防守》和《天赋》;用英文创作的小说《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自传体小说《说吧,记忆》;译作包括《爱丽丝梦游仙境》(英译俄)、《尤金·奥涅金》(俄译英);还有《文学讲稿》。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如果你没有纳博科夫的学识,也没有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也没有阅读过纳博科夫所讨厌的弗洛伊德的书,那他的见解实在对于你来说无益。纳博科夫的固执可以是执着、可爱,但是你的固执可能就是偏见、浅薄了。 以下是我认为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语句: 不是。我一向不善言辞。我的词汇...
评分如果你没有纳博科夫的学识,也没有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也没有阅读过纳博科夫所讨厌的弗洛伊德的书,那他的见解实在对于你来说无益。纳博科夫的固执可以是执着、可爱,但是你的固执可能就是偏见、浅薄了。 以下是我认为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语句: 不是。我一向不善言辞。我的词汇...
评分如果你没有纳博科夫的学识,也没有纳博科夫的人生经历,也没有阅读过纳博科夫所讨厌的弗洛伊德的书,那他的见解实在对于你来说无益。纳博科夫的固执可以是执着、可爱,但是你的固执可能就是偏见、浅薄了。 以下是我认为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语句: 不是。我一向不善言辞。我的词汇...
评分时间爱好者能够在时间的构成中感到身心愉悦,感受“它的材料和绵延,它的褶子的下滑,它的灰雾般的不可碰触的状态,它的冷冷的延缓”。 时间是隐喻文化的流动媒介,是两次节奏性跳动之间的昏暗的空白和两次跳动之间的、有限的、无底洞似的沉寂;而不是跳动本身,跳动只囚禁时间...
评分“你追求的文学的美德是什么——怎么追求?” “用最佳的词汇尽可能表达所想表达的东西,文字要有韵味儿,让人产生联想。” 这是纳博科夫在接受《纽约时报书评》记者1971年采访时其中一个问题的回答。 和绝大多数读者一样,我读到纳博科夫第一部著作便是使他成为世界著名作家...
“我总是什么书都读,现在也像我小时候一样,想到夜晚灯光照在床头的书堆上,这情景就是期待中的享受和整个白天的指路明灯。” —书里最亲切的一句话。这老头真是非常固执偏激,但又富于洞见,时不时闪现点风趣的灵气儿让你欲罢不能,又爱又烦。看他讽刺加缪萨特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奥康纳最爱的康拉德,心里真是很不痛快。
评分纳神大概是二十世纪被误解最深的作家。他从不讲金句,只关注饱含艺术天才创造力的细节。他对于其他作家的评价绝大部分是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如评博尔赫斯、乔伊斯、普希金)精微的文学鉴赏力(果戈理、托尔斯泰、贝克特)和极高的审美要求(勃洛克、霍达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之上,绝非单纯的刻薄或毒舌,只不过他过分强硬的姿态导致其洞见很少得到真正的与耐心的领会(领会并不代表赞同,为理解能力有限者专注)。精细灵魂的数量极少,对于紧贴地面的眼睛而言,一只蝴蝶飞得越高,两翼美丽的花纹就越显模糊。书评只有一篇没有误解与偏见,但也不痛不痒,请不要参考。
评分纳神大概是二十世纪被误解最深的作家。他从不讲金句,只关注饱含艺术天才创造力的细节。他对于其他作家的评价绝大部分是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如评博尔赫斯、乔伊斯、普希金)精微的文学鉴赏力(果戈理、托尔斯泰、贝克特)和极高的审美要求(勃洛克、霍达谢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之上,绝非单纯的刻薄或毒舌,只不过他过分强硬的姿态导致其洞见很少得到真正的与耐心的领会(领会并不代表赞同,为理解能力有限者专注)。精细灵魂的数量极少,对于紧贴地面的眼睛而言,一只蝴蝶飞得越高,两翼美丽的花纹就越显模糊。书评只有一篇没有误解与偏见,但也不痛不痒,请不要参考。
评分“我总是什么书都读,现在也像我小时候一样,想到夜晚灯光照在床头的书堆上,这情景就是期待中的享受和整个白天的指路明灯。” —书里最亲切的一句话。这老头真是非常固执偏激,但又富于洞见,时不时闪现点风趣的灵气儿让你欲罢不能,又爱又烦。看他讽刺加缪萨特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奥康纳最爱的康拉德,心里真是很不痛快。
评分“我思考时像一个天才,书写时像一个优秀作家,说起话来却像一个不善言辞的孩子。”纳博科夫这样评价自己。不过,这些访谈固然不炫酷,“不善言辞”却是自谦了,很多对话都很有兴味,揭示他的创作思路和文学观念。另,文选部分那篇《对批评家的回答》,可以了解纳博科夫与埃德蒙·威尔逊的恩怨纠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