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学科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师从蒋孔阳教授。1996-1997年,奥地利维也纳造型艺术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师从安东尼·格拉夫教授。曾在《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转摘33篇、被《新华文摘》转摘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7篇。著译有:《西方美学通史》(第四、五卷)、《西方美学思潮》、《西方文论》、《秀美与尊严》等10余部。现主持或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曾获2002年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13届全国城市优秀图书奖二等奖、上海市1999年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8项学术成果奖。
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本书是席勒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结晶,表达了席勒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想。其中,《曼海姆的古代珍品陈列室》、《论毕尔格的诗》、《关于各种审美对象的断想》、《秀美与尊严》、《论激情》、《席勒遗稿片断》、《关于在艺术中运用庸俗鄙陋事物的想法》、《邀请参加书和发刊词》、《论运用美的形式的必然界限》、《论审美习俗的道德效用》、《论悲剧中合唱队的运用》等篇都还是第一次全文译出,给国内席勒研究和席勒美学研究提供了丰赡而可靠的文献资料。
席勒是作为诗人和美学家为大家所熟知的。席勒喜好沉思,始终在诗与哲学间徘徊。正如他的朋友韩波尔特说的那样:“没有人能说你究竟是一个进行哲学思考的诗人,还是一个做事的哲学家。”这种情形使他在哲学思考和诗的领域都显得勉强。他跳跃的想象干涉抽象的思维,冷静的...
评分岁月流逝,但有些阅读体验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得那时才十八九岁,刚进大学,在那满怀憧憬而又懵懂彷徨的青春岁月里,开始思考起人生的价值和方向。有三本书对自己今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席勒的《审美教育...
评分1.美是要在自然对人的先天局限中先完成统一,就是说①承认物质,否则人无以立;②追求美,否则人将溺于物质中,被广大的自然拖行。要“美”来强力统一两种人的天性:懒散的堕落&粗野的冲动。 2. 而在27封信之外,另附《论崇高》。就是点明即使一切顺利,人们追求美而又能...
评分席勒的美是独立的,区别于理性、道德。席勒认为美与道德不相容,道德是运用纯粹理性的规定性,美是运用自然的规定性。他认为美不能产生真理和智慧。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审美是将一切事物看做本身的目的。 席勒认为美是对心灵的一种调节,艺术的作用是使心灵得到协调,防止各种心...
评分“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的;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消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对现代人的分裂问题做了一番探讨,他认为现代人的分裂与国家形式有着密...
选取一部分读的,还不错。
评分读得想杀人,这个长句中狂缀并不十分必要的关联词以致冗长且重点不明晰并且从句套从句的翻译风格让我想起了做英文翻译的我自己。心累。
评分选取一部分读的,还不错。
评分最终还是把席勒的部分从论文里删去了。席勒所述的“天真”与王国维所说的”赤子之心“真的有很明显的照应关系,但这种关系太浅、太表面了。
评分凭字体排版买书确实是一种偏执,怪不得他当时说这一生他都不知道什么叫美。这书到我手上大半年才看完,感谢你带给我的那些美好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