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化研究 怀旧 社会学 文化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 文学理论 美国 文艺理论
发表于2025-02-03
怀旧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简介:
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和虚拟空间,追述怀旧从十七世纪的“疑病”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现代症状的历史。第二部着眼于城市和后共产主义的记忆,描写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的变迁以及东西欧的关系。第三部写流亡者想象中的家园,包括移民美国的俄国作家纳博科夫、诗人布罗茨基、艺术家卡巴科夫等。各种形式的怀旧反映出多元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碰撞。作者提出主要有两类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试图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
作者简介: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1959— ) 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198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斯拉夫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也是传媒艺术家和作家。主要著作有:《俄国日常生活神话学》(1994)、《怀旧的未来》(2001)、《尼诺奇卡》(小说,2003)等。
导读:
博伊姆剖析了各种形式的怀旧——民族主义的、大流散的、流亡的、文学的、个人的;这种精彩、机智、讽喻、透彻的剖析深深触动人心。以冷静而温柔的目光透视当今日常生存方式,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
——玛乔丽·帕洛夫
研究现代文化的人士,若想了解一个日益依赖于全球化超空间的社会为何又是怀旧泛滥的社会,此书是再好不过的参考。
——《书单》杂志
博伊姆在梦游吗?有好好讲过一段话吗?同样是论及彼得堡到列宁格勒的历史文化变迁,博伊姆远逊于马歇尔伯曼。
评分Nostalgia万花筒:时间、空间、自我;诗歌、小说、建筑;国族、集体、个人;流亡、放逐、别处;纪念、哀悼、怀想…译笔精美,注释多误。成败皆因地域特色。详评且待后日,需补看些文学作品,并且…春熙感生莫悼衰,花信乍吐语未来;夏榛见盛知阑意,骊歌方引怀旧拍
评分太多书没有读过,感受到了交流上的障碍,所以不评星。读懂的部分看的很多深有感触,哭了几次,作为一个一直在异乡的人,怀旧是再熟悉不过的情绪。等读的书够多了再来回头看。
评分今天你怀旧了吗
评分回望的追溯同样激发着前瞻的态势,就像过去作为病症的怀旧成为了现代的良药。怀旧源自对现代的时间寓言和祛魅的空间的反抗,本身又是现代的产物。作者用“外现代”区分现代、后现代,在全球化语境的现代性、虚拟现实寻找返乡的意义,通过对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尼采的永恒回归、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解构了修复(还原)家园神话的怀旧。其中对于“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的区分受益很深,反思型怀旧(外现代)作为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的中介,怀念共享的文化经验,破却对于静态的民族历史圣物的迷恋,以个人记忆重述过去。
像是品一杯咖啡,在苦涩中追忆幸福。勾起了往日的回忆,那些已逝去的只能停留在过去,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它给了我思考的空间。
评分一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叫乔治•保灵的保险推销员为了摆脱庸碌的家庭生活与乏味的工作状态,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打算回到童年生活的小镇下宾菲尔德,希望重温往昔的美好时光。记忆中故乡的各种味道,故乡的青山绿水以及...
评分完全忘了怎么写读书笔记了,主要是连读了什么都懒得总结了,惰性太可怕,真是悲催地想撞墙,硬逼自己胡扯也要扯。 这书起了个吸引我的名字,买得当机立断,不过搁置良久良久才看。 作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生于前苏联,后执教于米国,俄裔美国人,经历了断裂...
评分完全忘了怎么写读书笔记了,主要是连读了什么都懒得总结了,惰性太可怕,真是悲催地想撞墙,硬逼自己胡扯也要扯。 这书起了个吸引我的名字,买得当机立断,不过搁置良久良久才看。 作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生于前苏联,后执教于米国,俄裔美国人,经历了断裂...
评分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我们究竟去哪里?”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绝大部分人的答复可能是“去往未来”,但他的回答则是:“永远在还乡。”他以一种诗人的敏感,意识到看似不断进步、不断奔忙的现代社会,也是一个人们普遍迷茫方向在何方的时代,好...
怀旧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