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歌德 小说 外国文学 德国文学 少年维特的烦恼 德国 爱情 文学
发表于2025-02-05
少年维特的烦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书集体小说一经出版,便风行各国,200多年来成为全世界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必读的经典,掀起阵阵少年维特热。本书主人公维特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敏感多情,才华横溢,愤世嫉俗。
故事发生在1771年5月至1772年12月,情节十分简单:维特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愁善感。初春的一天,他告别了家人和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对当地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儿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烦恼。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本书描写了炽热而又不幸的爱情,可又不仅仅只是一部爱情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于一般平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有创造力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可围绕他的却是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社会风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让他感到窒息。他自己又陷入了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一代觉醒的德国青年的革命思想。维特的悲剧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悲剧,也代表了时代的痛苦和思考。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世人公认他是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为卓越的代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过渡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
补标
评分人的少年在何处终结呢?我少年时总听人说:“在懂事之后”。越是想要证明自己懂事,就越还没懂事。越说自己不再是少年的时候,内核里少年的火种就越旺。维特死掉了,他不再是少年,他成了死人。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一度渴求着生命的终结,那时我一定十分少年了。现在会觉得“活着”多好啊。再见少年。
评分读的2013版。在维特走极端之前,一直都觉得全书非常纯净又美好,即使有为情所困的部分,也并不觉得肮脏龌龊,确实有“思无邪”的感觉。只是维特最后没有闯过情关,大好的青春,无限的可能,最后走向那样一个结局,多少还是觉得有点不该。
评分镜子
评分开篇太多华丽的词藻让我有些受不了,不过感情得生动,俨然歌德的切肤之痛,让人层层代入,豁然开朗。不过这个版本最不好是后面的「政治正确」附录,要扣分。
我们每个人无论再坏,都一定有过一个绿蒂,都曾经是一个烦恼的维特。然而我们没有维特的那份勇气,我们不敢向毫无意义的生命说再见,我们高喊着“要坚强的活下去”而苟且偷生。自杀还是苟且哪个更勇敢?我不知道。 一次次的失意,一回回的绝望,终于让我们身上的维特死掉。不...
评分我不想讨论文学上不同流派的演化,在我看来无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亦或其他,都有在文字中直面存在困境的时刻,一种深深的痛楚——存在之痛,在各种作品从各自方向的逼近中,或以喜剧的形式、或以悲剧的形式,或激烈、或平和地被刻画和描摹出来。今天,我选取了本无关联的两部...
评分对我来说,歌德首先是也永远是那个写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歌德,而非《浮士德》抑或《玛丽恩巴德悲歌》的歌德。 《维特》一书的确切阅读时间已经记得不确了,大约是小学五六年级,又或许是初一的时候,大致就在那年头,十二三岁间。对于当时的阅读状态现在自然是无法忆起了...
评分把爱情当信仰大抵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然而有人命中注定了要饮鸩止渴。 ——题记 很早就听人说过《少年维特的烦恼》,提起它的人说这是一部无病呻吟的作品。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听完了这本小说的英文电子书(床头灯版),不对,应该说是听它来催眠,结...
评分因为得知维特效应这个词所以去看的,老实说,歌德的名字在装逼界被滥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看这部的信心。 非常优秀,莪相的那首长诗出来的时候,眼泪就停不下来了。 人都是脆弱的,在黑暗的经历中,谁都需要寻求慰藉。 但是,这个慰藉到底是良药还是砒霜,带来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