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作品被翻译最多的德语作家,其代表作有《荒原狼》《悉达多》《德米安》等。
1923年移籍瑞士,退隐山间,在晴耕雨读中品读自然赋予的生命趣味,写下散文经典《园圃之乐》。
.
译 者:
.
韩耀成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资深翻译家,曾任《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撰有研究和评论德语文学的文章,著有五卷本《德国文学史》(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的第4卷(十九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五卷本《20世纪外国文学史》的编委和主要撰稿人之一。翻译有歌德、卡夫卡、茨威格、布莱希特、布莱德尔、艾希等作家的作品;主编和编选的作品有《外国争议作家·作品大观》《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德语国家卷》《世界心理小说名著·德奥部分》等。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诗意田园世界
.
1、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最经典的自然随笔。
2、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倾情演绎。
3、特别收录多幅黑塞精美手绘彩图。
.
┉┉┉┉┉┉
诺贝尔奖得主黑赫尔曼·黑塞在战乱之年退隐山间,思考人性。 他与花鸟草木相伴晨昏,共度寒暑,在耕读中寻得自我安宁,泪滴感悟汇成了《园圃之乐》这本散文经典;黑塞的文字一如其笔下的水彩画,隽永平和,细腻雅致,似有一股淡淡的哀伤,又不乏对生命的超然顿悟。
┉┉┉┉┉┉
讽刺有更加辛辣的种类,如愤怒与怒火的宣泄,但另外一种更有魅力,这就是黑塞拥有的讽刺。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能力的见证,能抛开自己,能察觉其本质而不内视,能认识自我而不沾沾自喜。这种讽刺是一种谦和形式,谦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越是有更高的天赋与内涵伴随,越是觉得可爱。
——安德烈·纪德
.
读黑塞的书,就像在暴风雨的深夜,感受到灯塔的闪耀。
——荣格
.
在真实的泥土上劳作,观察自然里每一份子的生活,体悟它们的哀乐,这大概就是黑塞的自疗之路。
——《新京报》
.
黑塞在本书中记录了自己隐居田林的点滴,他在劳作与创作之余和农夫闲话家常,感受、赞美他们的质朴,一切都如此美好,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
——《南方都市报》
.
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文/吴情 《圣经•旧约•创世纪》说:“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又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自从亚当、夏娃被赶出理想伊甸园后,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漂泊之旅。上帝创造世界,一切全...
评分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越发嘈杂和拥挤,人们便越发想要一个安逸而宁静的隐居之所。可事实上,人生的意义,恐怕也只在于“诗意的栖居”——如此说来,所有的不融洽都驱使人们寻找自洽,所有的不和谐都意味着理应改变,直至自我满足,一切自如如初。 文集《园圃之乐》收录...
评分这书是黑塞一生的写照,文字间透着淡淡的哀伤 云游就是归乡,每一个脚步都是重生也都是死亡...《园圃之乐》未见多少乐倒多的是感悟生命的意义何在吧? 喜欢未完成的《梦中的家》,黑塞想必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对中国的古代哲学有过研究,对喜多磨歌川的画居然也熟悉,对巴赫莫扎特...
评分这书是黑塞一生的写照,文字间透着淡淡的哀伤 云游就是归乡,每一个脚步都是重生也都是死亡...《园圃之乐》未见多少乐倒多的是感悟生命的意义何在吧? 喜欢未完成的《梦中的家》,黑塞想必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对中国的古代哲学有过研究,对喜多磨歌川的画居然也熟悉,对巴赫莫扎特...
评分去云南的时候,带了黑塞的《园圃之乐》。 《园圃之乐》,节选汇集了黑塞的散文、诗作或者小说的片断,主题是耕读,是园圃之中的花草树木甲虫鸟蝶,还有醉心于这个冲淡世界的人们。多幅图片,或是黑塞的照片,或是黑塞手绘水彩画,雅致细腻。台湾译者,文风却不隔膜,有古雅之...
“世间当有游戏和纯洁,以及满树繁花喧闹,要不世界委实太过狭小,人生还有什么乐道?”
评分黑塞和我气场没有很合
评分都说黑塞像陶渊明,我觉得也是,可能找不到第二个这么热衷东方哲思的西方人了。
评分黑塞和我气场没有很合
评分整本书很轻,特别适合旅行时带着,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