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学术史 民俗学 随笔
发表于2024-11-07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当我们借助“发展”和“进步”的眼光来回望一个学科的学术历程时,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常规预设,比如:学术发展是在传统继承基础上的学术创新,学术发展是沿着一条从低往高、后出转精的道路不断前进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与他的学术贡献大致成正比,等等。在这些预设之下,成王败寇,能够进入学术史大门的永远只是极少数知名学者,而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了学术史的大门之外。可是,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参照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思想方式,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的行业习俗以及他们所处的学术生态,一样应该得到我们的讨论。
在学术行业,一样有祖师崇拜、学术赶集、资辈亲疏、派系与行规、控制与反抗、顺从与革命,有主流与边缘的分野、师承与圈子的壁垒、尊老与维亲的传统,还有自卖自夸的学术营销、连横合纵的操纵方略。有些看似国民性的学界弊端,其实是国际性的科学社会学难题;有些貌似公平的行业规则,其实严重束缚着学术发展。常规研究和科学革命,既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行进双轨,也是无需蓝图规划的自然历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者,供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术工作者参考的“社会生态志”。
施爱东
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科学哲学。著有《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故事的无稽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金庸江湖手册》等。
前半部分以破为主,批判了行业的一些规则和潜规则,确实过瘾。后半部分破而有立,整体语调就显得平和很多。其实正如最后一章所说,这本书不是想要以卵击石,只是想要揭示现代学术作为一个行业的运行机制,但最终的归结点,仍然落脚在“进入学术共同体”,“给青年学者以机会”,“树立问题意识”上,不知道应该说是劝百讽一,还是讽百劝一。这本书说的很多关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现状,比如弱势、理论自卑、极其强调学科边界、“当民俗学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换成文献学完全成立。
评分儒林的民俗学,确确实实是作者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穿插的很多概念也让读者阅读之余忍俊不禁,例如“礼物的流动”。门派、学派、流派的递进路线的共同体形成、生长路径分析又不禁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东汉-魏晋士大夫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研究。但读完后最觉得发冷的,还是对于学术史的批评:在基于进化论思维的学术史书写中,往往以今天的结果倒退过去学术思想产生的“原因”而进行构建,往往是对“有效创新”进行定向挑选,曾经存在但是未能得到充分发育和持续推进的“无效创新”则得不到关注。因此,好的学术史也需要回归历史情境!
评分绿老师对本书亦有贡献。。。
评分虽然有不少槽,但整体而言,骂娘的部分并不多,倒是涉及了不少学术工作中的“术”,从手艺到手腕,无不倾囊。非常适合有志于学科建设的青年弄潮儿。
评分知晓了不少民俗学界的八卦以及知名学者的知识背景与个人出身、人生经历的关系;知晓了学术研究应该具有的规范意识和边界意识;知晓了学术演进的过程中不可规避的“学术版图圈层迭代”规律,每一个具有叛逆性的青年学者都讲遭遇进入衰退期后被叛逆的宿命;知晓了欲建成一门原本被忽视的学科需要动用多少专业之外的人际关系,以及在既有的权力体制内“假私济公”以获取支持的方法;知晓了学派、门派、流派之别,以及学术交流的意义;知晓了“学术史”和“创新性”离不开史家的后世建构,而当下对于创新性的指标化强制要求,则是在以对未来价值的构想破坏学术演进的正常规律;知晓了决定学科成败的不过是几十个少数知名学者,而庞大的普通学者的意义在于不断重复前者的方法、理论做一些“常规研究”以推广巩固之……知晓了京城有一嘴臭、自恋但有趣的蛋先生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