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所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专业领域是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将研究触角延伸到所谓中国的“新传统时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着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等书。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一本不到200页的小书,迅速扫完。 因标题所言与近来所思若合符节,故买来一看。 全书主旨是回答读历史有何用之问?作者以为“扩充心量”,具体内涵有: 一是树立理想人格之鹄的。通过了解、思考历史中人的浮沉、荣辱、成败,汲取他们的勇气、智慧、品格,逐渐树立自身理想人格...
评分王院士以平步青《安越堂外集》中引用丁雪符的观点来阐发己意,然而此引文出自平步青《书见闻随笔后》(《安越堂外集•卷五》),属于三手引用,更何况平氏在引用丁氏之论后随即用大量史实逐一批驳之,如沈约四声谱非最先亦不完备、武后殿试非常制等,王院士既以丁氏观点为论...
评分一本不到200页的小书,迅速扫完。 因标题所言与近来所思若合符节,故买来一看。 全书主旨是回答读历史有何用之问?作者以为“扩充心量”,具体内涵有: 一是树立理想人格之鹄的。通过了解、思考历史中人的浮沉、荣辱、成败,汲取他们的勇气、智慧、品格,逐渐树立自身理想人格...
评分一本不到200页的小书,迅速扫完。 因标题所言与近来所思若合符节,故买来一看。 全书主旨是回答读历史有何用之问?作者以为“扩充心量”,具体内涵有: 一是树立理想人格之鹄的。通过了解、思考历史中人的浮沉、荣辱、成败,汲取他们的勇气、智慧、品格,逐渐树立自身理想人格...
评分一本不到200页的小书,迅速扫完。 因标题所言与近来所思若合符节,故买来一看。 全书主旨是回答读历史有何用之问?作者以为“扩充心量”,具体内涵有: 一是树立理想人格之鹄的。通过了解、思考历史中人的浮沉、荣辱、成败,汲取他们的勇气、智慧、品格,逐渐树立自身理想人格...
除了中国史学传统里的思想资源,大量征引西方哲学、社科理论、文论和战争史,写法清新可喜。
评分博学高瞻,大家手笔。全书都在尝试回应历史学的价值与定位问题,而标题就是答案。其中所论“可能性知识”“重复性结构”“事象风气”“点染”“在手上,在心上”等引用术语和提法,对文学研究同样有深刻启发。“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无疑是人文学科的共同理想,不仅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文、哲、社会、政治、教育等学亦然。
评分我觉得没有那么好,王汎森老师在这本书里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但是,书里有些说法听起来特别像神棍说得话,仔细看他说的道理,倒也没太大问题,就是比较奇怪。还有一些东西,我不太敢苟同。这本书当成王先生读历史的个人心得体会来读,有启发给高分一点,没有启发低分一点。
评分除了中国史学传统里的思想资源,大量征引西方哲学、社科理论、文论和战争史,写法清新可喜。
评分“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六祖坛经·般若品》)。将历史与佛性“相通”,本是史学原有的开放性态度。作者念及的扩充与积贮功能,亦属历史资源“资产化”的认知模型。但“资产”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与当下需求的契合度,也更内在长远地取决于与“历史长程”暗合的一致性,两者间无限的变量空间充满了可能,非点状固化与规制所能含括。心量者,既能体认,也须超越,亦落亦飞,轰烈寥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