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林尚礼,日本千叶县人,毕业于京都大学工学部。大学时代是京都大学山岳部的注册会员,曾遍览日本各地山川。1996年因梅里雪山登山计划的契机,开始志愿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家兼自由作家,为杂志提供摄影及采访作品。其作品多以“人类背后的自然”为主题。同时因长期在藏区生活的经历,也部分涉及以喜马拉雅和藏区为中心的山岳旅游向导工作。现任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理事。
译者:
乌尼尔,蒙古族,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于云南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各州县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喜欢学习语言,探索地区和民族文化及交流。目前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1991年1月,云南梅里雪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登山事故,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遇难。这是人类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唯一无法登顶的山峰。事故发生后,中日双方进行了多方搜索。搜索队伍中一位名叫小林尚礼的日本登山队员,更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为了让山难队友们的亡灵回到亲人身边,一再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并已成功找到了十六具遗体。《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就是小林尚礼多年艰辛搜寻的记录。本书以纪录片式平实而细腻的文字,壮美与温柔兼具的影像,记录了令人心碎的恐怖山难,艰辛的搜寻,梅里雪山的神秘风貌,山脚下人们的朴素生活,三次转山之旅和当地生活的变化。在跨越多年的搜寻中,他从傲慢的外来登山者,逐渐转变成为神山的守护者,一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作家。而雪山之残酷与神圣,自然对其心灵和生活的荡涤,也同样荡涤每一个热爱雪山、热爱自然的灵魂。
提及梅里雪山,可能远不如隔壁老大哥、世界第一峰喜马拉雅山那么举世闻名,世界各国人民争相攀登;也不如同省好兄弟玉龙雪山那么开发完全,成为旅游打卡的风景胜地,但是,谁能想象,至今却没有人能征服这座看似不起眼的雪山,关于梅里雪山的传说仍在继续。 梅里雪山位于西藏察...
评分登山与爬山,相差只一字,区别却十分大。登山运动即登山探险,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器械和装备的辅助下,以克服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登上高峰绝顶为目标。登山,意味着征服自然和挑战人类自身。比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登山往往代表的是“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
评分 评分 评分去年十一月底去爬哈巴雪山前买了这本书,就先读了一点点,想带着这份虔诚去走山~爬完下来继续读,“阅读与行路”在那段时间紧密地联在一起,很带感~但是整体读得很缓慢,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我并不打开它,因为我感到它本身自带一种沉重感。 日本人视角出发,搜寻遗体原本是件面...
引人入胜的纪实调查,同时也是一部出色的自然文学。读的时候想到星野道夫,他们因不同的契机奔赴异国的瑰丽神秘之地,潜心聆听民族、文化和自然的声音,共同观赏着面前的冰河森林。每场灾难不外乎留下一个符号,“梅里雪山雪难”留下的是——灵异、神山显灵。但作为遇难者的同胞好友,小林最初偏信灾难源于团队间的决策失误、政治考量。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接触人们的风俗饮食信仰、也切身领受雪山的震慑之后,小林发现他的内心从不登峰顶是宗教考虑转化为真的“信奉有神”,那座顶峰再不是用来超越征服的目标,而是一座需要敬畏的“可瓦格博”神山,终醒悟了人这个物种受制于生存环境。散落在雪山的人名封面设计用心,超100页沉甸甸彩图也增添阅读享受。
评分久久不能平静。一些东西深埋在心里。
评分太惊喜了,本来冲着登山文化、梅里山难去读,却跟着小林认识了神山脚下的昼夜和四季、四方圣地人与神的边界、不远万里前来转山的信众、冰川与干热河谷,还有在传统与现代化间斡旋的藏族人——这样的阅读体验恰如小林初来时带着不甘、怒火与延迟的丧恸,只看见梅里雪山陡峭的山脊,而后却认识了卡瓦格博神山脚下孕育的生命和风景。书中的冰雪世界太叫人心驰神往,仿佛下一秒就要叫人跌落其中,站在高山之巅向下俯望,身体也会如此被地心牵引。晚上睡前,特意把书压在其他书下,生怕卡瓦格博怀抱的魂灵会随着风哨声奔涌而出。
评分太惊喜了,本来冲着登山文化、梅里山难去读,却跟着小林认识了神山脚下的昼夜和四季、四方圣地人与神的边界、不远万里前来转山的信众、冰川与干热河谷,还有在传统与现代化间斡旋的藏族人——这样的阅读体验恰如小林初来时带着不甘、怒火与延迟的丧恸,只看见梅里雪山陡峭的山脊,而后却认识了卡瓦格博神山脚下孕育的生命和风景。书中的冰雪世界太叫人心驰神往,仿佛下一秒就要叫人跌落其中,站在高山之巅向下俯望,身体也会如此被地心牵引。晚上睡前,特意把书压在其他书下,生怕卡瓦格博怀抱的魂灵会随着风哨声奔涌而出。
评分#?说书# 这是一本关于登山运动的反思之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征服欲不断地膨胀。在梅里雪山山难发生,中日联合登山队十七人殒命之后,作者内心产生了“到底谁才是人类生存的背景”的疑问。在数次返回梅里,找寻遇难者遗体的过程中,作者实现了攀登山,敬畏山,亲近山的思想转变,也彻底承认了山有神性,不是用来征服的。作者渐渐成了一个懂得转山的外国人,并与当地藏民接下来深厚的友谊。说到与自然的关系,现代人类最重要的可能是收敛,而不是发展。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