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滇道上

黔滇道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霖灿(1912-1999)1912年生于河南辉县,1938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从事西南边疆民族艺术调查。1941年进入中央博物院,从事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的研究工作,后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有《中国美术史》《中国名画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等著作。

李在中(1949—2020)李霖灿先生之子,长期研究“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史,兼及抗战时期西南边疆文史研究,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交流活动。

出版者:
作者:李霖灿 著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
出版时间:2021-3-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1502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著名艺术史大家李霖灿的经典艺术田野调查

编辑推荐

还原著名中国艺术史、民族史大家李霖灿先生的西南边疆调查,记录中国艺术史本土化的早期探索

内容简介

《黔滇道上》完整收录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民族学学者李霖灿先生在30年代中后期对黔滇地区考察所著述的文章与手绘写生。在本书中,编者李在中先生进行了精心编排,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940年由《大公报》在香港出版的《黔滇道上》原文,第二个部分加入了李霖灿由贵阳步行到昆明的日记,这是当年书写本书的原始素材,与书的内容相对照来看,更直观还原了李霖灿先生当时所做的田野调查。第三个部分,是李霖灿先生当年为国立艺专“边疆艺术考察团”所写的田野调查报告及相关文章,也是此次黔滇之行的一部分。第四个部分附录,是李在中先生精心编选的对《黔滇道上》的补充文章。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史大家在青年时期通过田野考察而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貌、博物生态、民族艺术、社会田野等各方面做出的记录与思考,我们可以一窥是我们中国本土民族史、艺术史研究最初的探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沈从文在给李霖灿《黔滇道上》一书所作的序言中,特别提到抗战军兴为贵州、云南两省带来的发展机遇:“无事见不出进步与朝气,若干国立大学和几万学生向内迁移,在黔滇两省将来的影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公路和铁路的兴修,公私工厂的迁移,国际贸易出口的集中,更见出这两个...  

评分

微信公号 尚书 1933年,“中央博物院”由蔡元培、傅斯年、李济等人构思成立,并在南京设立“筹备处”,经过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筹备处”也随国民政府辗转迁徙赴台,最终于1965年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并,始终未获正式成立。 有感于此,从1941年起就在“中央博物院”工作的李霖...  

评分

评分

1938年底,时为前杭州艺专学生、26岁的李霖灿与几位同学商议之后决定徒步前往昆明。他的计划是,既可以一路写生,又可以“了解山川文物”,毕竟,“历练各地风土人情,放眼自然之美”,所有这些,“都不是从书本知识上可以获得,而必须建立在一步一脚印的基础上”——这几句话...  

评分

古往今来,那些不畏艰险、行万里路的人,总能率先目睹大好河山,足迹所至,人间胜境。其中有心有才者,在欣赏之余更能执笔记下沿途所见所感,留下珍贵的记录。艺术史家、民族史家李霖灿正是这样一位喜好躬行践履又善于记录之人。《黔滇道上》就是他在抗战初期同校友一起徒步黔...  

用户评价

评分

可配合《重走》再读

评分

《中华读书报》:李霖灿是对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艺术、中国传统绘画极有研究的中国艺术史学者、民族学学者。本书集中收入他在1940年前后写作的文字,主要涉及他年轻时自湘西到云南步行的见闻与思考,其中颇多对当时黔滇沿途风土人情的记述。作者的专业身份使然,这些文字(亦配有多幅速写、照片)侧重对各地历史文化遗存、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记录。本书包括由《大公报》于1940年在香港出版的《黔滇道上》原文,另收入李霖灿的步行日记,这部分文本与港版《黔滇道上》内容相对应,此外,书中还收入关于作者当年为国立艺专“边疆艺术考察团”所撰调查报告等文章、本书编者(李霖灿之子,文化学者)李在中对港版《黔滇道上》的补充文章等,这些文字更为全面地呈现出这位中国艺术史大家的田野调查视角与艺术眼界

评分

西南联大有一群了不起的非凡之人。

评分

包括李霖灿撰写的黔滇徒步记录、手绘写生、日记、调查报告、背景故事及同行者的回忆等,真实展现了李霖灿此行的过程、收获,更能透过李霖灿的手眼,带领读者领略黔滇原生风貌,体味西南民族风土文化。

评分

李霖灿,1938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从事西南边疆民族艺术调查。后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本书是其在毕业后,从湖南到昆明的记录,只是从湖南到贵阳的日记已经佚失,只保留了贵阳到昆明一段的日记。日记写于1939年2月从贵阳出发,到3月初抵达昆明的日记。除了日记外,作者还将路途上的见闻写成了数篇文章,发表在《大公报》等刊物上。关于西南地区的行纪,其实古代有不少,除了徐霞客游记外,还有很多是昔日的翰林到云南和贵州主考,记录沿途见闻,如《黔轺纪行》《滇轺纪行》之类的书籍,除了记录途中的风景和见闻外,还收录了民间的竹枝词等。本书作者是因为抗战,所以步行迁往云贵,路经贵阳到昆明的见闻。这些见闻里值得关注的是鸦片问题,作者曾多次提到贵州种植鸦片,但是经过国民党设立保甲制度,而进行根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