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纪实 水门事件 美国 政治 历史 译文纪实 非虚构 上海译文
发表于2024-12-22
总统班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普利策奖得主作品。
两位记者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同名改编电影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时代周刊》
“了不起的书,一部极其抓人的政治侦破作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纽约时报》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新闻报道。”——吉恩•罗伯茨,《纽约时报》前执行总编
“我们坚持我们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社论
伍 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 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
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
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
……
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
总统开始发言:
“……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
……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
卡尔•伯恩斯坦,16岁时在报社当勤务工,19岁时成为新闻记者,自1966年起在《华盛顿邮报》工作。因参与《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获普利策奖。
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
鲍勃•伍德沃德,《华盛顿邮报》副总编,因参与水门事件和“9•11”事件的报道,两次荣获普利策奖。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纪实作品竟然比小说还要精彩。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勤奋努力和敬业以及《华盛顿邮报》高层的坚持不懈,值得我们学习。新闻媒体对权力的监督,真正在那片土地上实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哪怕你是皇冠明珠、群龙之首的总统也要维护言论自由,接受媒体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为国为民服务。不作为、乱作为终将被弹劾。从最后爆出的白宫录音来看,尼克松品行堪忧,对宪法和民权的践踏简直无以复加。他更适合当独裁者而不是美利坚的总统。
评分翻译太差了= =我再买译文的非名著译本我就是sb. 两位记者的勇气和才智实在令人钦佩,他们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一起合作擦出的火花也很有趣。
评分也许是本好书,但“外文名盲”的我被淹没在各种纪实文学特色的细节(还是译文!)中,不得不中途弃了。
评分每每读记者相关的故事总有一种理想主义改变世界的感动。让我相信记者精神的存在:存在着常人不可能做到的坚持不懈,以卵击石,抽丝剥茧,百折不挠。让我相信正义与法治的存在:很多当事人虽然身处局中虽然身不由己,却也无私地帮助记者,道出真相。正因为这些人这样的故事,我仍然相信这世界是”真”的。【但是这本书的写作还是略显平淡,感谢当事记者事无巨细地保存着每个过程,但是涉及地人名机构和往复关系也太多了....
评分人物太多,而且没有小标题,现在脸盲症已经进化到名盲症了,看名字认不出人来。事情本身其实比书说的更有趣和值得纪念,但书太流水账了。
这本可是看完后我还拿了几张sticker画线索的书啊 绝对逻辑斟密又文风精彩之作 先挖个坑 周末来填
评分大学时候读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有写到水门事件,只不过一篇带过了,所以知道有这件事,但是没想到真相大白的整个过程耗时两年!两位年轻的记者小心翼翼地采访,获取可靠的消息来源,分析,验证,推理,犯错,整理,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让我觉得这哪是记者,这分明是侦探...
评分 评分 评分总统班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