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鬥爭論

權利鬥爭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耶林,以其不朽成就,得以與薩維尼、祁剋並列,成為19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法學傢,也是新功利主義法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世界法學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耶林的《為權利而鬥爭》是他在世界範圍內最引起轟動的作品。

潘漢典,我國著名法學傢、翻譯傢。194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比較法研究所,獲法學碩士學位。精通英、法、日、德、俄等多種語言。多年來一直緻力於比較法研究與探索,翻譯瞭一係列著作與文章。2012年,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奬”。主要譯著有《比較法總論》、《英吉利憲法》、《英格蘭狀況》等。

出版者:
作者:[德]魯道夫·馮·耶林
出品人:
頁數:144
译者:潘漢典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3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7230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該書是根據耶林1872年春天在維也納那場獲得滿堂喝彩的告彆演說整理而成的。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內容上,這部作品都介於耶林《羅馬法精神》和此後的《法律目的論》之間。在從概念法學到利益法學之路上,《權利鬥爭論》在耶林法律理論發展過程中處於中間位置。該書一經齣版,立刻引起巨大反響,並被翻譯多種文字在各國廣泛傳播,目前已經有50多種譯本。該書是耶林的代錶作之一,是世界法學史上的名篇。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第一章 法的起源 法权(Recht),是一个目的概念,本性是在双重意义上形成的,即包含目的与手段的对立。每一个法权制度,既标明自己为之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指明应当如何遵守目的之手段。而手段,即反对不法的斗争,本身即证明法权的存在。因而,耶林主张,为权利而斗争。 德语R...  

評分

第一章 法的起源 法权(Recht),是一个目的概念,本性是在双重意义上形成的,即包含目的与手段的对立。每一个法权制度,既标明自己为之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指明应当如何遵守目的之手段。而手段,即反对不法的斗争,本身即证明法权的存在。因而,耶林主张,为权利而斗争。 德语R...  

評分

評分

如果有老师再对我们问,侵权区分故意和过失有意义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有”!然后装逼的机会来了,老师必然勃然大怒说我一学期侵权法白学了,然后我就这样回应他: 我们不是都读过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吗?他里面最核心的观点不就是——如果你是无意、过失、疏忽侵犯了我...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關於威尼斯商人的部分非常有趣~

评分

潘漢典先生韆古!這是潘先生七十年(自1947年始)打磨思考的譯作,據悉先生10月19日拿到瞭這本書的樣書,沒成想10月26日駕鶴西去。 今天我收到瞭書,作品是不朽的!

评分

原本是9.14傍晚看完的,但是忘瞭標記瞭。 老實說,整本書我看的有些糊裏糊塗,就覺得語句有些難懂,後來看瞭看結尾,差不多是1948年就完成的翻譯,也怪不得有些語句我現在讀起來有些奇怪。但是不得不說即使這樣,這本書也給瞭我不少啓發。 確實即使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反感緊揪不放的訴訟,甚至稱這種行為為訴訟癖,我以前也很迷惑到底該不該這樣子,但是耶林“法律就是奮鬥”“國民的權利是奮鬥贏來的”“權利的伸張是對社會的義務”這些觀點讓我對如何處理法與現實提供瞭不同的角度。當然我的老師也在上課的時候告誡我們說法律隻是處理事物的最後手段,要是能達成和解就盡量采取和解的手段。兩者之間應該是不衝突的吧? 另外,整理者後記裏記載的潘漢典老先生這樣老一輩的治學精神真的讓人敬佩。

评分

“法的目的是和平,而達到它的手段是鬥爭。”

评分

內容是好的,但這個翻譯我真是看不下去,好多句子都不通順,看得太費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