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汪晖 鲁迅 鲁迅研究 文学评论 文学 文艺理论 中国文学 学术
发表于2025-05-10
反抗绝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晖1988年的博士论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鲁迅小说世界的复杂的精神特征与鲁迅内心世界之间找到关联的纽带”。作者以颇具原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模式,通过对鲁迅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努力发掘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揭示了鲁迅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八十年代的博论,参考资料少得可怜,只能从当时翻译过来的极少部分西方文论和鲁迅文本本身出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从文本中生长出的文学批评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文本中的鲁迅而非各种宏观视野下的鲁迅。汪晖在一开始就试图从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形象中剥离普遍性而寻找鲁迅内在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但没把握好度,解构之后成了一盘散沙。泛而空,一组论述接着一组论述,不断下定义做总结,预设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在杂乱的文章里几乎起不到作用,一些论点前前后后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再加上汪晖那令人抓狂的表达能力,阅读体验实在糟糕
评分汪晖先生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博士论文,也可以算是他整个学术研究生涯的起点。本书关于鲁迅的研究有几个突出特点:注重对于鲁迅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分析,注重鲁迅作品与时代思想风气之间的关联,注重各种中外思想和作品对于鲁迅作品的影响。而这些特点,跟八十年代鲁迅研究的新动向紧密相连。
评分八十年代的博论,参考资料少得可怜,只能从当时翻译过来的极少部分西方文论和鲁迅文本本身出发。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从文本中生长出的文学批评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文本中的鲁迅而非各种宏观视野下的鲁迅。汪晖在一开始就试图从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形象中剥离普遍性而寻找鲁迅内在的特殊性与矛盾性,但没把握好度,解构之后成了一盘散沙。泛而空,一组论述接着一组论述,不断下定义做总结,预设的研究思路和逻辑在杂乱的文章里几乎起不到作用,一些论点前前后后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再加上汪晖那令人抓狂的表达能力,阅读体验实在糟糕
评分为了论文赶着看完了……= = 还蛮难读的……虽然觉得写的很好但我读读就晃神了啊!
评分素朴而葛藤的思想史视野,彼时学界思想资源短缺,穿凿的互文比附和理论套用俯拾即是。“中间物”和“反抗绝望”的论述只能说自洽。叙事学部分是硬功夫,关于表演/表现的观点很有启发。“粗笨女人”的反语性借鉴了Hanan的观点。
鲁迅从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唐弢在为汪晖初版作序中指出鲁迅应该作为“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1988),那是在思想解放轰轰烈烈的80年代,人性、人心、人道主义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得到提倡和鼓励。我理解他的本意是希望我们不断去阅读鲁迅、阐释鲁...
评分作为汪晖1988年通过答辩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写成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期间书稿几度出版,作者对这一“学术生涯的起点”[1]也时有回应。这些隔空对话,通过几版序言、正文修订和附录等形式集中呈现在了三联最新的增订本中。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直观感受到,《反抗绝望》并非静态...
评分书还没看所以对内容说不上,但对这本书的装帧很喜欢。青蓝色的硬壳封面,月白的纸张,特别是书页,天头地脚留得很足,恰到好处。整本书从里到外看着是那么的舒服。
评分 评分- 小時候看了《徬徨》、《吶喊》, 後來就一直沒看魯迅的書了。在這樣缺乏'原材料'下看汪暉分析魯迅, 其實真的是隔山打牛, 蠻大難度。 - 雖然如此, 但還是很有收獲。他那篇《"死火"重溫》的代序, 寫得很好看, 很鼓舞人心。 -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知識分子, 他...
反抗绝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