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人文讲席教授,执教于东亚系和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主要英文专著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Tokens of Exchange(编著,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The Clash of Empires(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等。
跨语际实践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翻译的历史条件,以及由不同语言间最初的接触而引发的话语实践。本书所要考察的是新词语、新意义和新话语兴起、代谢,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本书从跨语际实践的视角,通过复原语言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分别考察了翻译中生成的现代性的不同层面,以期重新思考东西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我在本书提出“跨语际实践”的概念,目的在于重新思考东西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文字的交往形式究竟有哪些可能性。 ——《跨语际实践》 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旧有的说法大概是这几种 1.影响与被影响。西方的入侵一方面使东方经受了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让东方有了发展和进步的...
评分 评分 评分跨语际实践刘禾 序 虚拟的等值关系(hypothetical equivalences) “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 恰恰在批判西方主导论这一行为当中,批评者最终却常常将统治者的权威僵化到这样一种程度,即,非西方文化的能动作用仅仅被简化为单一的可能性:抵抗。 霍米,巴巴《文...
對我來說很有啟發.
评分居然还蛮好看的……
评分读完书再回过头,看到脑细胞的尸体汇成汪洋大海……这么好的老师聘到中文系来却不给开课是要怎样%>_<%
评分正如王彬彬指出的,刘著从原本到译本都有很刺眼的硬伤,她有些话说得不周全严密,所以落人口实。不过,回到核心的“现代性”问题上,刘禾的阐释不能说没有洞见,即对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双重拨乱反正。只是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在过于复杂,其跨语际话语的生产涉及的语言文化过多,水平和垂直坐标系太大,刘禾这一本书的考察似乎缺失了一个切中肯綮的结论。奇怪的是,每一章的叙述总是虎头蛇尾,一下子就散了,也经常偏离“跨语际”的核心主题。当作一个主题论文集大概反而比较妥帖。喜欢并钦佩她的文学阐释功力。再有,不知是中译本的遮蔽还是刘禾本人的价值观使然,至少给人一种较为客观甚至还带有淡淡的家国情怀的印象。
评分正如王彬彬指出的,刘著从原本到译本都有很刺眼的硬伤,她有些话说得不周全严密,所以落人口实。不过,回到核心的“现代性”问题上,刘禾的阐释不能说没有洞见,即对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的双重拨乱反正。只是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在过于复杂,其跨语际话语的生产涉及的语言文化过多,水平和垂直坐标系太大,刘禾这一本书的考察似乎缺失了一个切中肯綮的结论。奇怪的是,每一章的叙述总是虎头蛇尾,一下子就散了,也经常偏离“跨语际”的核心主题。当作一个主题论文集大概反而比较妥帖。喜欢并钦佩她的文学阐释功力。再有,不知是中译本的遮蔽还是刘禾本人的价值观使然,至少给人一种较为客观甚至还带有淡淡的家国情怀的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