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是一个经济学家群体作业、团队作业、发挥组合影响的时代。从空间而言,他们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月坛北小街、皇城根9号院一带;从人物跨度而言,上下三代。
第一代,出生于1920年以前,几乎都是忠诚于共产主义的“老布尔什维克”。1949年后,是他们怀着后人难以想象的理想,参与创建了中国的计划经济制度;又是他们最早觉悟到这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制度,以极大的勇气批判、改革他们亲手建成的制度,像孙冶方、薛暮桥、蒋一苇,等等。
第二代,出生于1920—1940年。他们中有的在民国时期上大学,接受了西方经济学训练,像刘国光、董辅礽、高尚全;有的1949年以后入大学,以学习《资本论》和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主,改革开放后,得以学习现代经济学,像吴敬琏、赵人伟。他们年富力强,承担起历史使命,参与了体制改革,也觉悟到经过改革的制度有各种弊端。他们将学术理念、国际视野融合,承上启下,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深刻的历史局限。
第三代,出生于1940—1960年,主体是“老三届”,当过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入体察。1970年代末,他们重新获得受教育机会,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之心,投入改革洪流,风云际会,机缘巧合,以30岁左右的年纪,切入改革核心问题,将发自中国社会基层的改革意愿和呐喊转化成政府的文件政策,转化成学术理论,参与和影响了中国改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三代经济学人为国人接受今天认为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这本书选择1980年代的经济学家群体,通过一个一个人物和事件来展现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画面,以及三代经济学人的探索和努力。
本书曾获《新京报》、《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入围新浪、搜狐等媒体年度好书榜。此次增订新收录《历史之棱镜——莫干山会议三十周年再记》、《辉煌,但是不可持续——解读“五道口”现象》、《杜润生:好大一棵树》等篇目,并有著名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新序言《1980年代的“民族记忆”》,以及朱嘉明回忆马洪先生的长文《马洪——一位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推荐】
经济既是国家大计,又与民生息息相关。《八〇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改革开放历史,更是几代经济学人为重塑社会而付出的努力与斗争,所留下的遗憾与期待。我们致敬柳红,因为在我们的社会经济经历转型之艰与瓶颈之痛的时刻,更需要从改革的源头之处去寻找新的动力。
——《新京报》年度商业书致敬辞
在改革四十年时,政治和经济生态发生深刻改变,改革展现的是超出预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时此刻,柳红书中所写的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或逝去,或老去,或离开了舞台,曾经占据绝对话语权的经济学家业已趋于沉默。经济学“显学”时代悄然结束。中国的经济学人是否需要有面对历史与现实的“沉思”,怎样继往开来,怎样在经济学领域有所创新,对中国社会转型有新的贡献?
柳红对1980年代的研究,集中在经济学界,从人与事入手,搜集史料,记下众多被遗忘的前辈,写出他们的名字和经历,为逝者,为失去话语权的老者、边缘者记录了他们曾经的努力和奋斗,重新赋予1980年代以鲜活的生命,表达对于历史和人的尊重。
——朱嘉明【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作为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和学者,常常以个人,或主导一种思潮来参与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而这种群体性的、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参与和影响,实在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1980年代的改革,其实孕育了中国后来多种走向的基因。中国在21世纪的演变的各种可能性,都可以从1980年代的改革中找到原因,发现征兆。虽然时间并不久远,虽然很多当事人健在,但是,历史被有意无意地遮蔽、遗忘、误解了。我总是想,把那些被埋没的,发掘出来;把那些走向模糊的,清晰起来;把那些被歪曲的,纠正过来。
——柳红
文/左页 1840年,林则徐为禁烟到了广东,发现中国的军备不如洋人,所以他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泡,并同时派人翻译外国人的刊物,把收集到的资料交给了魏源,后来编成了我们熟知的《海国图志》。日本人后来把这部书翻译成日文,还促进了日本的维新。但是,直到1861年底的“洋务运...
评分 评分高三每周两个晚修的第一节晚读,大多时间都贡献给了这本书。到今天历时一个多学期终于翻完。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但因为后记又提起一段情,八卦之心一通百度。就有了现在怅怅然的感受,是有此记。 其实阅读过程是痛苦的,学术有时候会苛求体系的完整,但在八十年代这样一个特...
评分初初看到这本书,以为这就是经济学领域的《激荡三十年》。实在无意将柳红老师与吴晓波放在一起作比较。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应该同样可以感觉到抱有宏愿的学者与一个书商的区别。 “…把那些被埋没的,发掘出来;把那些走向模糊的,清晰起来;把那些被歪曲的,纠正过来...
评分共和国历史70年,80年代正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它是前30年的结果,也是后30年的原因。 这本书分老中青三代,讲述了80年代推动和参与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全体,有后来为大众熟知的人物,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同事也涉及不少机构、重要的现象,以及重要的会议。这些共同构成了80年代经济学人的一个整体面貌。 除了经济学人相关的内容之外,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的、精神的80年代,青春洋溢,生气勃发。那些人,是年轻的人,那时的国,也是个年青的国。
评分全无新意和主线。应该描写的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却全无战争的气息,经济学和学人的无关痛痒可见一斑。列传不成,反类犬尔。
评分共和国历史70年,80年代正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它是前30年的结果,也是后30年的原因。 这本书分老中青三代,讲述了80年代推动和参与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全体,有后来为大众熟知的人物,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同事也涉及不少机构、重要的现象,以及重要的会议。这些共同构成了80年代经济学人的一个整体面貌。 除了经济学人相关的内容之外,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的、精神的80年代,青春洋溢,生气勃发。那些人,是年轻的人,那时的国,也是个年青的国。
评分各种总理批示 你敢说总理是谁吗?
评分时势是最强的光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