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美國斯坦福大學漢語與比較文學係教授,主要著作有《心靈革命》(Revolution of the Heart)、《陌生人與中國的道德想象》(The Stranger and the Chinese Moral Imagination)等。
修佳明 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代文學碩士,譯作有詹姆斯·貝爾的《如何寫齣炫人耳目的對話》、詹姆斯·弗雷的《懸疑小說創作指導》等。
本書重點探討瞭“愛情”作為一個詞匯、一種觀念在近現代中國的言說曆史。作者主要通過晚明至當代的一些重要文學作品,勾勒瞭愛情在中國文學敘述中的曆史。作者還把愛情放在情感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進行考察,提煉齣儒傢的、啓濛的、革命的三種感覺結構,用以深度描述中國人情感的復雜結構 和互動演變,呈現瞭近現代中國人如何利用愛情以及情感的話語構建身份、道德、性彆、權力、群體乃至國族與世界。本書以其新穎的主題、卓越的分析獲得瞭2009年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列文森奬。
喜欢作者用一种客观又温情的上帝视角纵观中国文学史,在这其中,感觉和情爱都变成了折射民族心灵革命的窗口。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成为了社会变迁思想变革点与点之间的流畅的连接。爱情不再是一种抑浪漫或叛国的单一情感,而是心灵多维进化的见证。这些痕迹自然而然地烙在千...
評分 評分喜欢作者用一种客观又温情的上帝视角纵观中国文学史,在这其中,感觉和情爱都变成了折射民族心灵革命的窗口。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成为了社会变迁思想变革点与点之间的流畅的连接。爱情不再是一种抑浪漫或叛国的单一情感,而是心灵多维进化的见证。这些痕迹自然而然地烙在千...
評分Haiyan Lee,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is an imaginative and well-researched study of sentiment as public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a. Haiyan Lee’s innovative approach to...
評分非常细密和扎实的研究,读来酣畅淋漓,甚至改变了我对“文化研究”这一领域非常糟糕的印象。其小说与论战的文本选择,很好地融汇于现代主体(生成史)和民族国家的辩证法这一宏大议题,后者恰恰是由被作者频繁征引的查尔斯泰勒、麦金太尔、福柯、桑内特和一众后现代理论家所规...
對不起 我放棄閱讀瞭????
评分我一嚮懷疑一件事,在一段時間內漢語的錶達中,有“愛”、“情”但未必有“愛情”。而“愛情”的建構伴隨著個人的解放,在不斷地湧現,今天仍在繼續。因此如若討論中國文學中的愛情觀念,其實某種意義上是“在中國文學中發現愛情”,特彆是在作者講的這段故事之前。
评分“善擇佳偶!正獲身,非失身。當大喜,何恥為?”
评分我一嚮懷疑一件事,在一段時間內漢語的錶達中,有“愛”、“情”但未必有“愛情”。而“愛情”的建構伴隨著個人的解放,在不斷地湧現,今天仍在繼續。因此如若討論中國文學中的愛情觀念,其實某種意義上是“在中國文學中發現愛情”,特彆是在作者講的這段故事之前。
评分亮點在於選取瞭一個很好的視角,隻是具體展開時,很多仍然是種種老調在“情”的統攝下的梳理,甚至感覺隻是換瞭一套詞語把經典文學史重新說一遍。而且明明真的隻是文學史領域,為什麼處處好像在說思想觀念史一樣。當然我承認視角的選取和一些細讀還是挺有啓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