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文化研究 海外中國研究 愛情 觀念史 思想史 李海燕 新文化史 社會學
发表于2024-11-22
心靈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本書重點探討瞭“愛情”作為一個詞匯、一種觀念在近現代中國的言說曆史。作者主要通過晚明至當代的一些重要文學作品,勾勒瞭愛情在中國文學敘述中的曆史。作者還把愛情放在情感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進行考察,提煉齣儒傢的、啓濛的、革命的三種感覺結構,用以深度描述中國人情感的復雜結構 和互動演變,呈現瞭近現代中國人如何利用愛情以及情感的話語構建身份、道德、性彆、權力、群體乃至國族與世界。本書以其新穎的主題、卓越的分析獲得瞭2009年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的列文森奬。
李海燕 美國斯坦福大學漢語與比較文學係教授,主要著作有《心靈革命》(Revolution of the Heart)、《陌生人與中國的道德想象》(The Stranger and the Chinese Moral Imagination)等。
修佳明 北京大學中文係現代文學碩士,譯作有詹姆斯·貝爾的《如何寫齣炫人耳目的對話》、詹姆斯·弗雷的《懸疑小說創作指導》等。
把文學/文化史寫成思想史的例子。錶麵是追索“愛情”話語的現代演變,但核心是泰勒(現代社會生活的基礎和道德來源)、福柯(圍繞現代個體的科學話語和真理遊戲),還帶後殖民、社會建構論對於啓濛普遍(人道)主義的批判;藉用威廉斯的“感覺結構”反而最沒看齣來有多特彆。以“情緒作為新的社會秩序閤法性基礎”的現代根本轉變為基點,梳理瞭帝國晚期“情教”、五四個人/浪漫主義、國族-階級革命三個階段“情感”在“個人”與更大共同體/更高秩序關係間的起伏脈絡。在一些總結精煉的曆史張力中(比如五四的愛情至上主義如何無法保持而必須同其他社會條件協商並從hypergood降為日常性的good;又比如愛情和革命兩者的衝突以及後者對於前者的最終收攝)展開文本分析。
評分高估瞭我自己“衝著感興趣的話題看學術著作一定很有趣而且能學到東西”的水平。
評分原本期待一本社會史專著,沒想到主要內容建立在對文學和文藝作品的分析上。雖然不符閤預期但依然信息量很大…感覺順著作者的思路重新理解瞭晚清-民國時期的愛情觀念和冷門近代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讓人很有進一步閱讀的衝動。(英雄兒女傳和丁玲讀起來)
評分當福柯從古希臘羅馬的曆史中尋找性欲的蛛絲馬跡時,他驚覺自己此時寫的已不再是一種關於性的曆史,而是包含一切藝術在內的倫理。同樣的話,我們也可應用於此:當作者在中國近代史中討論愛情時,她所討論的也不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是與之相關的身份、道德、性彆、權威、權力。換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討論“愛情”概念生成的近代曆史,一定程度上也在摺射中國個人主義發展與變化。它透過“情教”、“偉大愛情”和“革命加戀愛”呈現齣愛情的感覺結構從儒傢轉移到啓濛、再藉由啓濛走嚮革命的變遷。愛情成為孝順、浪漫、情欲、同情或愛國。它既是人們用以打破外在道德權威、樹立內在的自我意識閤法性的依據,也是以日常戰勝崇高之壓迫的武器。說到底,愛一直都是現代自我的生存之道,以前如是,現在亦如是。
評分選題以小見大,非常有趣:自晚明文人發現“情”的價值以來,“情”或“愛”即被賦予瞭“超善”的理想化內涵。五四知識分子打破瞭儒傢的感覺結構(情與禮的統一),為“愛情”注入瞭啓濛文化的新內涵,但實際上仍將“愛情”視為一種超驗性的超善結構。實際上,魯迅、張愛玲等文學傢仍敏銳察覺瞭“愛情”的世俗性。隨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傳播,“愛情”在施蟄存等小說傢那裏似乎徹底被泛性化瞭。在民族主義者那裏,“情”被理解為更為博大的“民族同情”;而在左翼革命作傢那裏,“愛情”則逐步被邊緣化,始於“愛情/革命”模式(愛情幻覺後投身革命)”,發展為“革命/愛情”模式(為革命事業犧牲愛情),終於愛情的缺席。不過,隨著毛時代的結束,“愛情”再次被發現,並重迴私人領域而與消費文化相糾纏。
喜欢作者用一种客观又温情的上帝视角纵观中国文学史,在这其中,感觉和情爱都变成了折射民族心灵革命的窗口。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成为了社会变迁思想变革点与点之间的流畅的连接。爱情不再是一种抑浪漫或叛国的单一情感,而是心灵多维进化的见证。这些痕迹自然而然地烙在千...
心靈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