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 店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最大化,来达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 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 阶级、国族、性别等层面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元素,我们可以借此打破许多既定的界线, 重新析论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从“人”的角度来看,百货公司原意是对所有人出售所有物品的“环球供货商”,是华人/洋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的交会处,然而在消费主义的运作逻辑下,不同的人群却得到不同的待遇。从“物”的角度来看, 表面上看似“中性”的商品与消费行为,却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被贴上阶级、国籍、 性别的属性卷标。因此,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 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盾和争议。
海派文化的论著很多,连玲玲的《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视角。 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空间。主要谈论百货公司的出现,建造格局与相关设施,涉及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第二部分:消费观念。主要谈论百货公司用以形塑现代消费观念...
评分王康(中国社科院近史所)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9月) 原文地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2226 近代城市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消费文化。作为西方世界的“舶来品”,百货公司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进而塑造了近代中国的都市文化?台湾学者连玲玲所著《...
评分 评分17年,表孃孃过世时,我也去参加了大殓。结束时,表姐告诉我,刚刚豆腐羹饭时坐在我们旁边的两位就是先施公司老板的孙女和孙女婿。 这本《打造消费天堂》,史料翔实,让我有机会多了解一些百年前上海百货行业的情况。 感想是: 1. 屋顶游乐场这段,我想起来阿娘以前总和我说去...
评分提到消费,我可以想到的是第一,产品的制作与营销,这其中就涉及到生产怎样的产品吸引顾客(产品定位人群、产品成本、产品生产等),如何对产品进行营销(产品包装、广告宣传、营业场所、销售策略、销售人员、公司运营等),第二,顾客的消费,这其中就涉及到顾客是如何进行挑...
作者以1949年前上海大百货公司(以四大百货公司的“永安”为论述重心)为对象,以精彩的笔法全面分析了中国现代消费文化(与明清消费文化相对)的源头。相当多的内容都能使读者联想到消费及娱乐文化全面制霸文化生态的当代中国,最后一章尤其让人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
评分一本可读性非常非常强的文献,读起来非常顺畅。没有写成编年史也是个更好的选择。百货商场是滴水,折射出近代中国的生产消费、殖民主义、布尔乔亚、性别权力。本书出版的2018年,正是永安百货的百年诞辰。眼下“新零售”方兴未艾,屹立在南京路上商厦也将继续经历它们的百年风尘。
评分作者在规范平实的研究中以百货公司和消费主义两大线索探讨了近代上海被中介化的“现代性”,在有意打破过往对百货研究的企业史范式的企图心之下,作者将全书分为“消费空间”和“消费文化“两部分,前者分析百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百货作为消费空间的特点(可视化、奇观化展销、游乐场的引进等),后者分析媒体(广告、公司形象杂志)对消费知识的形塑,最后述及性别在消费文化中的被商业化及区隔。因为材料的详实和话题本身的亲切,读来也平添趣味。另,如果如作者所言把百货公司本身视为媒介的话,那么企业行销、媒体运作、顾客消费等系统的行为都可以视作传播了。一开始逛百货消费是仪式化的行为,到后来百货介入上海的日常生活,似乎市民的接受史也是可以考察的一个面向。从方法上而言,多多益善的史料支撑、交汇学科的贯通是好研究的基础。
评分史料运用不错,框架也还可以,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从时间上考量的话,近代上海在1900—1949年的半个世纪时间里发生的变革之剧烈,几乎可以被视为是每十年就要翻天覆地一次,那么书中所列举的这几个主题,在不同时期是不是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呢?其实是一定的。书里当然有提到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问题在于由主题贯穿的材料组织方式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不同历史时期带来的冲击,所以读者对这方面的感受也会趋于平淡,不过瑕不掩瑜,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近代中国消费主义方面的研究著作问世吧。
评分作者围绕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展开,将一部上海百货公司的历史娓娓道来,有宏观分析亦有微观细节,写得甚是流畅,读来颇有趣味。如今火热的新零售,也不过是当初这四大百货公司经营理念的延伸与创新,从其当初的经营理念(业态多元化,引入餐饮娱乐)、营销宣传渠道(报纸广告)、促销策略方法(节庆打折),以及对消费知识与文化传播(内部刊物)等方面也可看到零售业整体格局的雏形,颇多可对照借鉴之处。如今这些公司旧址大楼依然伫立在南京路上,虽然已改头换面,也不复当日之盛况,但作为地标其意义犹存。百货公司早已变化万千,但人们依然以几乎同样方式在“逛街”,因此读作者书中记录历史文字少有隔阂,甚至有一种亲切。百货公司所代表消费主义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时髦”元素,和上海的城市气质颇有契合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