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生 伦敦大学英国文学博士、英国科学院-国王学院(伦敦)博士后、哈佛-燕京研究员,曾任香港大学英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双聘教授,“百人计划”学科带头人,香港大学英文学院荣誉教授。研究领域:英国文学、世界文学,著作、编著(合编)八种。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汉语的认识构成了西方现代知识的一部分。本书从世界文学的思想谱系出发,论述了语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主要考察西方汉语观形成、发展、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尤其重点关注它在西方思想史内部的承续,以及对现代中国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影响。通过将西方汉语观与中国语言文字改革运动联系在一起,作者发掘了现代语言思想和知识话语体系之间的联系,说明中国语言改革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孤立的、完全本土化的社会实践,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汉语成为西方现代学术与现代中国文化之间接触的纽带和媒介,这就是“汉语的意义”。
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圣维克多的雨果(Hugo of Saint Victor,1096—1141)是12世纪前半叶欧洲的一位天主教教士,生平不显,以文章名世。他的《知识论》(Didascalicon or On the Study of Reading)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欧洲艺术指南,书中有不少文辞隽永、意味深长的箴言式...
评分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圣维克多的雨果(Hugo of Saint Victor,1096—1141)是12世纪前半叶欧洲的一位天主教教士,生平不显,以文章名世。他的《知识论》(Didascalicon or On the Study of Reading)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欧洲艺术指南,书中有不少文辞隽永、意味深长的箴言式...
评分采访︱丁雄飞 您在《汉语的意义》中考察了作为“集体的表述”和“话语体系”的西方汉语观的形成过程。在十七世纪,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一度被西方人视为创设人造通用语——“真正的文字”的启发之源,但到十八世纪末,汉字的形象发生翻转,尤其在比较语文学的传统中,“无机的”汉...
评分采访︱丁雄飞 您在《汉语的意义》中考察了作为“集体的表述”和“话语体系”的西方汉语观的形成过程。在十七世纪,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一度被西方人视为创设人造通用语——“真正的文字”的启发之源,但到十八世纪末,汉字的形象发生翻转,尤其在比较语文学的传统中,“无机的”汉...
评分出生于德国萨克森的圣维克多的雨果(Hugo of Saint Victor,1096—1141)是12世纪前半叶欧洲的一位天主教教士,生平不显,以文章名世。他的《知识论》(Didascalicon or On the Study of Reading)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欧洲艺术指南,书中有不少文辞隽永、意味深长的箴言式...
材料的简单拼凑,毫无创见,建议删去作者议论部分节约读者时间
评分刚读完,还在消化中。强推!
评分慢慢消化中
评分作者对传教士明显没什么了解,硬要涉及。别的有关世界文学、语文学之类的我也不懂就不评价了。全书资料也不太多,更像一本读书笔记。
评分新出了一本东亚视野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