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 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 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 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 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 年 1 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以赛亚·伯林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在欧美学界享有大师级的盛誉。一生惜墨如金并述多著少是以赛亚·伯林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他专门论及俄国题材的著作也仅有两部。一部是他在1945、1956和1987年苏联历史的关键时刻以不同身份访苏,在不同时期留下的演说、谈话和评论,后由伯...
评分项星耀先生的译本不比巴金先生的差,而且项先生是译完全书的。很多人都贪恋巴金的译本,也许是出于对大师的尊敬,这本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学术还是学术,总要拿成就来说话,在文学造诣上巴金的确要胜过项星耀先生,但是光从这套《往事与随想》的翻译来说,个人认为与其读巴金的...
评分这本书我是从6月中旬开始读的,我带着他走过了很多地方,温州、宁波、杭州、南京、常州,足见我对他的重视;我也曾经试着至少把一册读完,可是截止昨天都快四个月了,也就读了四百多页。我一直以为会和看战争与和平那样,万事开头难,不过我发现不但开头难,中间也难,...
评分 评分上册中,作者记载了从自己的出生到他大儿子出生的人生经历——童年的孤独、大学的志向、流放的旁观,爱情的私奔。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在俄式的荒诞社会和沙皇的专制统治下,是什么使作者经历着苦难的同时又能够乐观地面对苦难,虽说性格的塑造和形成是多样化的,但我想...
我仍记得那个朝日的辉光,那时我坚定了一生的梦想
评分首先是关于“一个人”。一颗灵魂,坦率真诚,有力跳跃。情节散而不乱,三个部分最吸引我:1.赫尔岑与表妹的罗曼史,私奔并缔结秘密婚姻。2.黑尔韦格掺入赫尔岑家庭造成的风波,爱恨交缠,灾难接踵,死亡连至,刻骨铭心。3.赫尔岑流亡伦敦期间,遇各方人士的求赞助,简直绝佳讽刺小品。必须说,赫尔岑的人物特写非常生动,对他熟悉的人们,家人、仆佣、爱人、仇敌、导师、文友、同志,都倾注了强烈的情感。其次,这部作品才是“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反映”,因为他的品性、学问、出身背景、政治态度等,赫尔岑成为19世纪中期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他对局势的评论富有洞察力,在他周围集结了一批欧洲当时激进的自由派思想家,借助赫尔岑的主观描写,与某种不可言喻的戏剧性,他们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广阔、真实、入木三分的图像。
评分太丰富了,直率、有趣,极富洞察力,难于一言而尽。俄国贵族的童年、流放时的外省官僚、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涯、48年欧洲革命洪流、洪流里一个个革命家,意大利的波兰的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个体生命历程式的航拍式写法。上册里写道仆人和主人孩子玩耍,切入主仆制度对人的人性的侵蚀,振聋发聩。中册黑尔韦格介入赫尔岑家庭的来龙去脉,令人气愤。而将个人性归在风潮所系的观念上,想到了红与黑的玛蒂尔达。下册写道罗伯特·欧文,其见识的出群,不为群众所理解。只是举三处令人击节的片段。其实赫尔岑的笔并没有停留太久,一直在朝前,所以一种轻捷有力、蓬勃的朝气。“然而这位冷若冰霜的人身上却存在着一股小小的暖流”
评分项星耀译的真好
评分赫尔岑的一生可总结为四件事:流放,私奔,流亡,写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