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不会消失

青苔不会消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2014年度散文奖等。作品《走出马三家》和《守夜人高华》获得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暨南方传媒研究两 届年度致敬。已出版《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从出生地开始》《我们的命是这么土》《在唐诗中穿行》等书。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袁凌
出品人:中信·大方
页数:2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4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71949
丛书系列:中信大方·袁凌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纪实 
  • 非虚构 
  • 袁凌 
  • 中国 
  • 新闻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 
  • 社会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精选了袁凌十多年来记者生涯中最为杰出的非虚构作品,叙述了十二个惊心动魄的灵魂故事,写出了一百位中国社会底层的人物故事。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个部分。其中,侧重于写底层人物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还有新旧一代关于故土的矛盾与争夺。更从无数个跌宕起伏的命运 回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片震撼的精神与生存景观。本书中的多篇文章曾经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但碍于版面,这些文章都未曾以全貌呈现,本书是这批精彩作品第一次以全貌形式呈现给读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相比其它深度调查记者,袁凌的文笔说不上好。西式的遣词造句,冗长的前缀,令原本简单的句子晦涩难懂。但这些词句撑起的事故与故事,其重量足以鞭打任何一颗良知尚存的灵魂。 袁凌出身卑微,因而格外关注卑微者的呐喊。大多时刻,卑微者残存的气息尚不及苟活一世,悲愤之声犹如...  

评分

第一次读这种纪实类的文章,《青苔不会消失》,刚上来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青苔是指常年生长在水中或者陆地阴湿处,不见阳光,也就是作者文中记录的那些人。书中 12篇分为“卑微者”、“出生地”、“生死课”三部分,记录了中国不同位置的那些鲜有人知的人和事。 读完之后,对...  

评分

文图 / 左叔 书的内封上有一行字: 青苔不会消失 只要世上还有 最后一个穷人 我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无意中拆掉书的外封,才发现这字迹疏淡的手写体像一行短诗,连同被压在底部的书名和作者名一道,低调印在青绿色的内封上。 如果不是因缘际会里的巧合,这行字...  

评分

文图 / 左叔 书的内封上有一行字: 青苔不会消失 只要世上还有 最后一个穷人 我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无意中拆掉书的外封,才发现这字迹疏淡的手写体像一行短诗,连同被压在底部的书名和作者名一道,低调印在青绿色的内封上。 如果不是因缘际会里的巧合,这行字...  

评分

文图 / 左叔 书的内封上有一行字: 青苔不会消失 只要世上还有 最后一个穷人 我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无意中拆掉书的外封,才发现这字迹疏淡的手写体像一行短诗,连同被压在底部的书名和作者名一道,低调印在青绿色的内封上。 如果不是因缘际会里的巧合,这行字...  

用户评价

评分

矿难者、城市边缘人、留守儿童、移民难民、雷区的残疾者、遗弃的孩子……这些底层社会人的生活或许才是现在中国最应该关注的。当一个国家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时候,这个国家才真正的强大并被人尊重。

评分

好奇的是,目睹了这么多惨状,也意识到体制几乎没有变动之后,作者为何还能相信文字的力量?为何还想要赞美中国人的韧性?大概乐观真的是一种天赋,不是后天能够习得的。

评分

有穿透力的文字,阵阵刺痛。不曾想象到的底层黑暗,但它却时刻在真实上演

评分

里面的每一个个体,单独拿出来,都能赚人热泪;但当他们变成了生活在一起的一群人,你会有种诧异的感觉,就是那些卑微、不公和苦痛,好像是平常的正常的,好像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但明显不是。群体的受害者虽然削弱了我们的感情,但是却是认证当下不公的方式之一。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多么的悲哀和无奈。作者也许没有改变什么的力量,但是作此书,正正是为卑微的力量,作无声的见证。青苔不会消失,只要世上还有,最后一个穷人!

评分

《新京报》当年的同仁前辈袁凌的新闻特稿集,真实记录了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时代里,为主流话语所遮蔽和漠视的边缘阶层的卑微生活。袁凌的文字表面上客观、冷静,但文字背后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敬畏,以及对于体制弊病和社会失衡状态的批判与愤怒,完全可想而知。字里行间,深得春秋笔法之精髓。即便只是他为弱者发声的这一举动本身,也足够赢得敬重。关于海子的那篇特稿,虽然跟其他文章的主题和气质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却写尽知识分子、文化变迁与那个特定时代之间的纠结,是我读到的关于八十年代的最好文本。虽然跟袁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系,仍然以这条短评,隔空向他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