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芥川龙之介
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短篇小说《罗生门》、《鼻子》、《地狱变》等知名于世。他于1921年来到中国,历时四个月,遍游上海、杭州、芜湖、九江、武汉、长沙以及京津一带。《中国游记》记录了芥川龙之介一路的所见所闻,也展现了他的博学和文思,多数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
(译者)施小炜,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散文家,上海杉达学院日语系教授。译有: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1Q84》(三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等。
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亲历的中国印象,村上春树《1Q84》译者施小炜传神翻译
————————————————————————
日本大正时代文豪,以《罗生门》等闻名世界的作家
熟读中国古代典籍,以漫画笔法勾勒中国的浮世男女
剧本、对话、书信、手记等多种体裁,变幻跌宕的阅读体验
————————————————————————
《中国游记》是日本文豪、“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受《大阪每日新闻》之托,于1921年游历中国后写作的多体裁游记。书中语言可读性强,又富于变化,口语和文言夹杂,变幻多姿;体裁涵盖剧本、书信、对话、手记等多种文体,虚实掺杂,叫人读来颇觉新鲜。芥川龙之介这种别出机杼、不肯落他人窠臼的写作风格,使这本游记较少呆板的平铺直叙、风物描摹,而更多以文艺的、甚至漫画的笔法,表现中国见闻在他敏感的心中所引发的情绪和思考。著名译者施小炜经过长时间精心而传神的翻译,充分再现了原著风格,将芥川龙之介语言、体材上的变化,完美展现在译文之中。除了文学价值外,本书还保留了芥川龙之介拜访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名人的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日本文坛短篇圣手、“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心怀巨大期待的访华之旅**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作家,以《罗生门》《地狱变》《鼻子》等作品闻名于世界,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日本作家之一。作为“尚注重汉学修养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深厚,他能作汉诗,也曾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创作多部短篇小说。文化上的认同使他对这次访华之旅心怀期待,然而当时中国的现状让他心中产生巨大落差。对中国既爱且失望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中国游记》中。
**著名翻译家施小炜精心翻译,力图再现原著体裁、语言上的变幻风采**
译者施小炜在《译后记》中说:“在这部游记中,芥川力避平铺直叙的呆滞、俗套,运用了对话、书信、戏剧、手记等多种体裁,跌宕多姿,变幻有致,读来颇觉新颖。而在文体上,《北京日记抄》的全文,以及《上海游记》、《江南游记》的部分章节,则又有意采用拟古文体写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词汇上却间或使用一些现代语汇,与整体的口语文体形成奇妙的反差,酿出一种独特的韵味。”以往译本多侧重本书的史料价值,本书译者施小炜则从文学立场发掘文学上之价值,充分呈现出一个与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不一样的作者形象。
**以戏谑与调侃之笔,勾勒1921年中国的浮世与风光**
不同于学者游记的严肃与刻板,芥川龙之介的游记更多是从主观兴趣方面落笔着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也多创作倾向,部分篇章可作为小说阅读。比如他见辜鸿铭,对两人交谈内容草草略过,却以一排“老老老老……”将辜鸿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形象活现在读者眼前。至于他描写山水、风景、人情、世风,也从不呆板描摹或叙述。这是小说家游记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芥川龙之介个人的文学追求。
————————————————————————
像他那样高深的教养,优秀的趣味,以及兼备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绝无了。
——日本作家 菊池宽
我想让中国的青年更多读芥川的作品,所以打算今后再译一些。
——中国作家 鲁迅
如果要在日本找个可以与西方的卡夫卡相对应的人,就是芥川龙之介了……芥川最著名的当然是小说,但就像卡夫卡一样,随笔和书信对于揭示其内心世界也很重要。
——中国作家 止庵
他的创作是他学识与才华的化身。
——日本文学评论家 吉田精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开拓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领域。
——日本学者 中村真一郎
十月里,多方打探,买到了十月文艺出版社的《中国游记》,该版配有导言,便于整本书的理解。其实关于芥川,有一种说法是,他的死与此次访华有很大的关系——1921年,芥川来到中国,而他旅程的头一个月却因隔膜炎在上海住院,此后三个多月旅途奔波,身心疲惫。回国后身体状况每...
评分日本作家芥川民国时期的中国游记。芥川龙之介学贯东西,对于汉学有着较高的造诣。民国10年他受日本媒体的委托来到中国游览,并写下中国游记一书。芥川是怀着及其崇敬与期望的心情来到中国,但见到的全然不是汉唐遗风,满眼尽是国家的落后与国民的不开化,他不禁感慨如今的中国...
评分大概我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对早逝的人往往青眼有加。所谓早逝,四十岁之前算是吧。好像这群人把生命托付给了不认识的舟子,就这么顺流而下了。芥川龙之介是其中一个。 最近读了芥川君的《中国游记》。说是近日,其实就是昨天晚上加今天的一小会儿时光。他的文体倒有点像今日...
评分记得有人说,许多特殊的历史事件,流传民间的诗歌、传说、秘史往往比官方的正史靠谱。 那么是不是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参考呢? 现在的中国肯定比90年前的那个积弱多年、满目疮痍的中国强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环境也比那个时候强上许多,对...
评分南方都市报 书评 2007-6-6写 2007-6-10发 1840年之后的几十年,亚洲以外的世界却正在热气腾腾疯狂地积敛财富、发展科学与民主。对于中国,却意味着一段极悲惨的历史:领土被抢占,财富被掠夺,外部敌人空前强大,内部自上而下的革新与自下而上的革命统统被扼杀在希望燃起时...
不愧是写出《烟草与魔鬼》的妙人。翻译用心,不过文言语句形似而不耐细看。
评分很遗憾芥川没有领略到西湖之美,一次失望的中国之旅。和村松一样,在杭州住的是新新旅馆。他所赞美的是上海美人与郑孝胥的所谓清贫生活。
评分入夜后石板路面依然暑热蒸人的城市。(就记住这一句了,hhhhhh)
评分对中国古典文化如数家珍的芥川龙之介让人跪倒叹服,文字功底炉火纯青,现代口语与古体文言自然交融,丰富多变典雅轻盈,忆往昔却渐生悲凉。而这一切似乎都被施小炜逐字逐句地精准呈现,译文风格令人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评分大概明治维新前期英国旅行者看日本与民国时期日本旅行者看中国是类似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