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现为陕西省作协名誉主席。
在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陈忠实先生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
新版《白鹿原》特色:
1、完整呈现了1993年最原始版本。
2、全新精装本。内附多幅彩插,包括作者旧照、手稿影印件。更有电影《白鹿原》的美术设计师创作的精美插图首次面世。
3、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4、本书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成同名话剧、电影、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自1993年出版以來,在讀者群和評論界中引起了巨大反響。該作以其巨大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強烈地回應了市場經濟體制下所出現的種種具有濃郁商業色彩的庸俗文學,以現實主義的視角和悲天憫人的情懷訴說了這個民族所曾經歷的彷徨與呐喊。它有如...
评分 评分 评分白鹿原 我读的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是在看了王全安的电影之后。记得朋友曾说,电影和书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载体,没必要非拿来做比较。这里只论书,不谈电影。 庄稼人的朴实 书的中篇提到白的发家,是家到中落,先人熬活挣钱,把钱装入只能进不能出的木匣,分分毫毫攒...
评分《白鹿原》一书是在友人的极力推荐下阅读的,原本觉得对此书的欣赏完全会局限于情节的曲折与夸张,觉得太多的感慨可能只是附庸风雅的无病呻吟。然则之后在阅读中令自己惊讶的是,自己完全是在一种倍感沉重的压抑与亢奋中阅读完了整篇小说,在惆怅与不安中度过了三十多个日夜。...
朱先生说:“毛的书我看过,书是写得好,人也有才。可孙先生也有才气,书同样写得好,他们都是治国兴邦的领袖。可你瞅瞅而今这个鸡飞狗跳墙的世道,跟三民主义对不上号嘛!文章里的主义是主义,世道还是兵荒马乱鸡飞狗跳……“黑娃悄声说:”听说延安那边清正廉洁,民众爱戴。”朱先生说:“得了天下以后会怎样,还得看。我看不到了,你能看到。”
评分认认真真看完后记,才愈发觉得这是一部无可取代的奇书。如果赤裸的性描写与不断转折的命运曾是此书广为流传的标签,那么推动这场白鹿两姓家族乃至中国农村的命运起伏的时代则是小说的内在骨干了。白鹿原风云人物迭起,我最喜欢的却不是族长白嘉轩,而是“死后敢对青天”的朱先生。他对于局势变迁的理解不同于乡民的逆来顺受,不是鹿家投身其中也非白嘉轩固守传统信条,只因他看清了党争本质:主义是主义,世道是世道,就像卖荞面的和卖合络源出一物,两者相争无非是为了独立字典。结局如何,与他无干。在古老的原上,朱先生的见识远超普通人,因此成为了神。而白嘉轩的智慧来源土地,生活经验告诉他“祸福相依”因此不必大悲大喜,只是与土地捆绑在一起的小农智慧在面对道德颠覆的时刻就显得狭小了。白鹿原太多可道和道不清,也许就跟这百年历史一样吧。
评分有两个问题比较疑惑:1、第二十五章白嘉轩发现白吴氏仙草得了瘟疫,呜哇一声哭了出来,“仙草自进这个屋院以来,还没见过丈夫哭泣时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头一回”,这似乎与第二十章内容矛盾。在第二十章(亦即故事稍早的时候),鹿三承认自己杀死了田小娥,白嘉轩叫鹿三呷酒,“突然涕泪俱下”,“仙草跟丈夫半辈子了也很难见到丈夫有一次忧惧一次惶惑,更不要说放声痛哭了”。可见仙草得瘟疫时见到丈夫哭并非头一回(小说明言白嘉轩哭应该是第三回,更早一回是白秉德老汉去世,那时仙草这位第七个媳妇儿还没嫁入白家)。2、第三十三章,鹿子霖的先祖勺娃为了报复炉头,叫五个叫花子爆炉头菊花,“操一回我给你一块大洋”、“说罢就把一摞子白光光的银元摊到桌子上”,然而勺娃至少要比鹿子霖往上数四、五辈儿,那个时候关中有人用“大洋”吗?
评分读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此生该找啥样的女人为伴
评分这大概是我看中文书的极限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