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aniel N. Stern博士(1934.08.16—2012.11.12), 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生前是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康奈尔大学医疗中心-纽约医院荣誉教授,致力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在婴幼儿试验研究以及婴儿观察方面的工作把精神分析与基于研究的发展模型联系起来,对当下的心理发展理论有重要的贡献。Stern著述颇丰,其中非常受关注就是本书。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Daniel Stern
出品人:
页数:268
译者:张庆
出版时间:2017-6-1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62462
丛书系列:精神分析经典著作译丛(第一辑)
图书标签:
  • 精神分析 
  • 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育儿 
  • 心理 
  • 儿童教育 
  • 教育 
  • 主体间性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早年经历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理解来访者早年的个人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论述对深入理解儿童的主观经历十分重要,可视为所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临床工作者的必学科目。

内容简介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第一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

正如作者后记所言:“我们总结的发现、炮制的理论对新晋父母来说本质上就是信息。……这项工作的一般教育性质是逃不掉的。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对婴儿的普遍看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且正在加速。一旦父母能够看到不同的婴儿,婴儿就会开始被他们新的‘目光’所转变,最终成为不同的成人。……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那么我们将看到不同的患者——体验过某种不同的婴儿期的患者,其人际间世界的发展稍微有些不同。对这个新患者的治疗性交会也将要求临床理论和搜索策略的改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RIG模型+叙事起源+观察的是婴儿的认知,临床婴儿关注情感,这几点很受启发。自体部分的基础还需要多补补才能看得更懂。

评分

这本是婴儿观察领域和主体间模式下的最受关注的一本著作。重点阅读了前八章。Daniel Stern提出的累积连续谱式的四种自我感,他谦虚的说不管是理论假设还是治疗效力还有待检验,但是我觉得相较于阶段说和位相说,更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包容性。 “观察婴儿”和“临床婴儿”的交互研究,让科学心理和文艺诠释能够相得益彰,并互相弥补不足;构建的渐进式累积的自我感,让临床上追述问题的叙事起源,减轻了传统精神分析的还原强迫症;对核心自我的连续性、能动性、情感性和统一性的建构,大有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大一统的感觉;而且案例简单有可读性。作者写作思路清晰而严谨,整体风格很适合仔细研读,今后有时间还会重新阅读一遍。

评分

已购

评分

把精神分析和发展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讲的很好,需要有精神分析知识背景才能真的读懂。

评分

这本是婴儿观察领域和主体间模式下的最受关注的一本著作。重点阅读了前八章。Daniel Stern提出的累积连续谱式的四种自我感,他谦虚的说不管是理论假设还是治疗效力还有待检验,但是我觉得相较于阶段说和位相说,更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包容性。 “观察婴儿”和“临床婴儿”的交互研究,让科学心理和文艺诠释能够相得益彰,并互相弥补不足;构建的渐进式累积的自我感,让临床上追述问题的叙事起源,减轻了传统精神分析的还原强迫症;对核心自我的连续性、能动性、情感性和统一性的建构,大有亚里士多德四因说大一统的感觉;而且案例简单有可读性。作者写作思路清晰而严谨,整体风格很适合仔细研读,今后有时间还会重新阅读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