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伦敦落魄记

巴黎伦敦落魄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出品人:
页数:224
译者:陈超
出版时间:2017-6
价格:4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74654
丛书系列:奥威尔作品全集
图书标签:
  • 乔治·奥威尔 
  • 纪实 
  • 奥威尔 
  • 英国文学 
  • 社会学 
  • 英国 
  • 外国文学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巴黎伦敦落魄记》是奥威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纪实性作品。对英国殖民体制感到彻底厌恶绝望后,奥威尔的文学梦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终于首度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可以看成是奥威尔为自己曾经为殖民体制服务的忏悔和救赎之旅。奥威尔曾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忠实信徒,或许奥威尔刻意选择流浪和挨穷是对自己能否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考验。巴黎和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繁华之地,社会底层的贫穷和困顿令人触目惊心。奥威尔愿意深入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在英国左翼文学作家中实属另类,也正是这份精神,使《巴黎伦敦落魄记》读来分外真实,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总的来说,在书里的俄国人名字通常都叫做 鲍里斯 这个名字,如果不叫 鲍里斯 就会一定叫 尤里 ,如果不叫 尤里 就会叫 伊万 ,总之不可能叫做 古德列夫斯基 这么长,因为大家记不住。我在小时候就常常吃这样的亏,看一些貌似艰深的书的时候,辨别人名字就花掉我大部分时间,往...  

评分

但就文笔(稍微翻过下原著)、故事性和情节什么的而言,只能评个3.5星,但就整体概念而言,绝对5星! 奥威尔的确是一个特别的作家,想去革新,但内里有固守,当然总体还是对社会的同情(两部名著在实质上都充数了这样的观点)。 这本落魄记,有趣的地方就是给了你这样一个体验...  

评分

I was trying to find 1984 by Orwell in the library, instead I found this little book. This is the first published work by George Orwell, and was a loosely autobiographic novel. It chronicles the time he spent in Paris as a Plongeur (an employee charged with...  

评分

这两个月用下班的时间一点一点地看完这本书。 奥威尔一直是我的大爱,某种程度上《动物农庄》道出了我对政治的看法。最近从图书馆借了他的散文集Essay看,有种“多年未见,一见旧情仍在”的感觉,于是赶快找来这本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看(我称这书为《失魂落魄记...  

评分

读过《英国式谋杀的衰落》的人很难想象得到,能写出为《英国式烹调辩解》或《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这般充满高度文学修养和精英主义文章的乔治.奥威尔,竟然曾当过底层的洗碗工甚至流浪汉,靠施舍度日。这不由得使人对他的经历感到好奇,也让这部记录他贫困生活的《巴黎伦敦落魄...  

用户评价

评分

奧威爾離開緬甸之後回到了歐洲,居無定所地流浪了幾年。 在這幾年裡,他居住在貧民窟,和底層人民一同生活,依靠刷盤子之類的零工掙錢糊口,並把期間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成了饒有趣味的《巴黎倫敦落魄記》,4顆星

评分

奧威爾離開緬甸之後回到了歐洲,居無定所地流浪了幾年。 在這幾年裡,他居住在貧民窟,和底層人民一同生活,依靠刷盤子之類的零工掙錢糊口,並把期間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成了饒有趣味的《巴黎倫敦落魄記》,4顆星

评分

翻译相当不错,语言生动鲜活。体验挨饿与贫困得有极其伟大的献身精神,我没有看到他在濒临饿毙时对自己落到这个境地表示过悔恨。他只是承受,把它当做真正的生活来过,并每天记日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最底层人们中尚且存在的诚实。如他想到答应过别人,就毅然放弃到手的工作。还有装怀孕骗吃骗喝的女人,竟然不会撒谎。可见有些底线还是一直存在的。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们不曾接触过流浪者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品性,无论有人下多么绝对的结论我们都接受。比如他们从未有过诚信,也未有过善良。但以奥威尔的亲身经历来讲,贫困的人并没有丧失良知,他们跟道貌岸然的成功者之间,只差着一身体面的衣裳。这大约是他早期所体会到的人性,并形成的基本判断。在他后来的书里,从来不乏人性的光芒,它只是被压制和剥夺了而已。

评分

人类经历过启蒙从无知的黑暗来到文明照耀的大地 而消灭无知之后接下去的敌人又是什么呢?读完这部作品答案很明确—贫穷;贫穷对人造成的伤害不仅在肉体 更悲惨的是在精神层面上贬低否定人的存在价值;如今我越来越理解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那么多文人知识分子选择社会主义信仰 通过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群众有过切身实地的接触才可能建立更靠近正确的认知 而非固有的偏见造成的判断 就凭奥威尔这种亲力亲为的纪实写作的行为与勇气就值得肯定与敬佩;抛开意识形态的争论 涉及到贫穷这种四海皆有的社会问题 我认为它是每一种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必要存在 每个社会内部的既得利益阶层不会轻易为绝大多数受压迫者而去放弃他们的既得秩序 于是导致贫困会一直存在 而在这种秩序下的底层群众却毫无办法;贫穷对人性的扭曲比饥饿带来的伤害更大

评分

乞丐的劳动就是站在街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