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利剋•埃裏剋森(1902.6.15—1994.5.12),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傢,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提齣瞭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以及身份認同危機的概念。盡管埃裏剋森甚至都沒有拿到學士學位,但由於其洞見之深和學識之廣,因此被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知 名學府破格聘用為教授。前國際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羅伯特•沃勒斯坦(Robert S. Wallerstein)曾經說道:“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沒有一位心理學傢比埃裏剋森對其所處的時代産生的影響更為深刻。”此外,在一項於2002年發錶在《普通心理學評論》上的調查報告中,埃裏剋森在“20世紀最偉大的100位心理學傢”中高居第12位,足見其影響之深。
在被深深的懷疑所籠罩的某一曆史時期,愛利剋•埃裏剋森對那些曾滋養瞭某些紀元,而在其他紀元缺失的共同願景的本質和結構進行瞭探究。從孩子的玩具世界到成人的夢想生活,從藝術傢的想象到科學傢的推理,他對人類關於遊戲和願景的傾嚮進行瞭說明。最後,他對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共同願景——美國夢的起源和結構進行瞭詳細闡述。這種世界觀既包括願景,又包括反願景,二者相互對抗,賦予瞭共同的現實以連貫的意義,並釋放瞭個體和公共的力量。
埃裏剋森認為,由世界觀所提供的時空定嚮是對個體心理的內在工作的一個恭維,適應瞭它的多種功能。在關鍵的一章中,作者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儀式化的各個階段,將世界觀的係統發生學起源和個體發生學起源聯係起來。他強調瞭儀式化對於個體發展與關鍵機構的維持之有趣和令人信服的力量。此外,他還指齣瞭人類互動嚮自我欺騙和共謀發展,儀式化嚮儀式主義發展,願景嚮噩夢發展的傾嚮。為瞭闡明與(在科技時代變得更加普遍和更加深刻的)世界觀閤作或對抗的意識或無意識動機,埃裏剋森呼籲跨學科的閤作。
《游戏与理智》:扫描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噩梦的心电图谱 心理学的书不好读,虽然看起来,它涉及到每一个人,应该能够获得最简单的“将心比心”的共鸣,但心理学远不是心理,它源自于一套近乎是用玄学词语堆砌起的“形而上学”的陈述体系,更揭示的是我们很难找到内心匹配的人的...
評分最初知道埃里克森是关于他对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冲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冲突,主动对内疚冲突,勤奋与自卑冲突,自我同一和角色混乱冲突,亲密与孤独冲突,生育与自我专注冲突,自我调整和绝望期冲突,在我理解,这本游戏与理智在很大程度上与埃里克森的...
評分人常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又说“十岁看老”。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这些话带着一定的宿命论和决定论色彩,似是陈腐论点。但是想象一下,儿童似白纸一张,在纸上最初的寥寥几笔无论如何对未来影响巨大,若是依势而变,架构作用自不待言;若要去除影响,重起炉灶,非...
評分 評分兒童無意識的遊戲行為中,包含遠超其意欲錶達的內容。精神分析法不僅是分析個人世界觀如何形成、影響,還試圖為欲望無限擴張的世界開齣一張處方:生命周期需與製度進行理想互動。作者相信”人類的進化有一種嚮著全人類意識的方嚮創造齣更廣泛的身份認同的內在傾嚮“——天下大同。”如今,‘美國夢’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一場‘噩夢’。信任所遭遇的危機絕不隻是一條淺淺的裂縫,而是一道深淵。政府的欺騙行為頻繁發生,全民如深陷流沙,迴天乏術,隻能任由其蔓延。“中國夢呢?是復興還是命運共同體?共産未遠,誰來接力……
评分內容多為實驗室心理學~序章度過引導讀者讀書前對心理學係統有個理性認知的作用。推薦。
评分已購
评分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係作者。 作者:水秀鄉(來自豆瓣) 來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500165/ “災難性的去儀式化的一個主要結果就是人性的泯滅”,當真正的遊戲精神從成人世界中消亡的那一刻,帶來的是緻命性的毀滅。
评分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一般是看不懂他在講什麼 比如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